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湘潭大学文化拾遗团走进乡村追寻历史的足迹

发稿时间:2015-09-06 08:5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湘潭9月6日电(记者李彦龙 通讯员戴月婷)古今之境,境非独谓景物也,境随人变,喜乐各见。三下乡,走访古境,踏足历史的足迹,凝视非遗的天空,春水涣涣处,花草生,历史天空下,文化传。9月5日,湘潭大学三下乡文化拾遗团开展了为期9天的湘潭县文化拾遗之旅。

  锦绣博览,团队之思

  拾遗之行,博览园中,只见一个上穿白衬衫,下着灰色西装裤,头戴厚厚的近视镜片的中年男子站在展览厅正中间,一群身穿红衣围站在他身侧,有的拍照,有的微笑着注视着男子录音,有的低头飞快的记录着笔记。男子是博览园管理员,三下乡,只要有人物访谈,这一幕便早已屡见不鲜。场景不同,思索的内容也不同,团队三下乡,就这样,一路思索,一路前进。

图为湘潭大学三下乡文化拾遗团团队成员在采访湘潭县博览园管理员。

图为湘潭大学三下乡文化拾遗团团队成员在采访湘潭县博览园管理员。

戴月婷供图

  而给团队成员带来感触最深的,就是当成员们走进文化长廊,仰头观望墙壁上的玻璃展板的时候。看着那彩虹般的服饰,绩五色线为方,文采斑斓可见。衣袖挥舞间竟似有彩云飘忽浮现。绣工精美无比,隔空细细抚摸线条纹路,闭目。古书中的女子,仿佛从墙壁缓缓而来,带来古朴的另一个时代。博览园的管理员说:“这个年代的土家族服饰,我们这里收录很多。现在外面买一套服饰,要成百上千。并且手工制作早就被机器取代了。”说到这里,管理员叹息了一声,“有些东西,以物质形式流传,但却以非物质来传承。物质是留下来了,但非物质文化呢?这些并非具象化的文明呢?我们无法收录,你们也看不到了。”

  听完图书管理员的一席话,团队所有人都沉默了,沉默地参观了整个博览园后,团队队长说:“我们之所以选择非遗这个课题进行三下乡,并且地点也选择湘潭本地,就是要回归本土,去寻找,特别是那些没有广为人知,没有进入博览园的非遗,可依托“互联网+”的平台,从而让更多人获知,进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那便是最大的收获了。我们应该一起庆幸这里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纸伞雨巷,非遗之家

  拾遗之行,团队成员气喘吁吁地徒步爬了一上午山,红色的衣襟在翠绿的山坡上如同盛开的映山红。听闻,一把油纸伞,可流转半世芳华,妙龄女子行走小巷,雨打湿了衣裳,把那首诗来轻轻唱。

  抬头见山,小雨淅淅,在这个盛产油纸伞的小镇,过往村民均撑着塑料伞来往穿行,撑着油纸伞的,反倒是寥寥无几。村支书无奈的回答说:“油纸伞,工艺伞,现代人早已把他们视为一种东西。虽然,我们这里家家户户制伞,但却也没几家用它来遮雨,实用性也逐渐减弱,只把它们当做屋中摆事罢了。”

责任编辑:李彦龙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