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1953年6月,中央政治局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
当年10月,规模大、建筑工艺水平要求高、时间紧、意义重大的北京苏联展览馆(现称北京展览馆)建筑工程在北京市西郊破土动工。
两个多月的施工后,北京进入隆冬季节,工程也进入施工的紧张阶段,要尽快完成混凝土结构工程,但工人没有冬季施工的经验,进度反而慢了下来。当时北京苏联展览馆工区有4000多名工人,其中青年工人有2000多名,团员有900多名。为了发挥青年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质量,如期完成任务,根据苏联专家的建议,工区党和团组织发出成立青年突击队的号召。这也是学习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经验。
1954年1月,北京苏联展览馆工区的18名青年团员成立了木工青年突击队,青年党员胡耀林任队长。就这样,首都建筑行业的青年团率先打出了青年突击队的大旗,全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在北京苏联展览馆工地诞生。
1954年,全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
青年突击队队员以拼搏奉献的精神,用181个工日完成了原计划用478个工日支工业馆拱顶大梁模板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146%。
木工青年突击队的出色表现,给全工区青年树立了榜样。到2月中旬,工区又相继建立了瓦工、抹灰工、电气工、水暖工、混凝土工等6支青年突击队。这些青年突击队在生产中发挥了积极带头作用,出色完成了生产任务。
青年突击队的出现及其在基本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得到了党中央、团中央、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在团中央领导下,北京团市委总结了北京苏联展览馆工区组织青年突击队的经验,《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刊登了北京团市委撰写的《北京苏联展览馆工区青年突击队工作经验》一文,同时发表了以推广组织青年突击队为主要内容的社论。北京团市委还就青年突击队的工作向北京市委打了报告。北京市委向全市批转这个报告时,称赞青年突击队是“组织青年工人积极参加劳动竞赛,发挥其首创精神,从而推动劳动竞赛进一步高涨和对青年工人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
北京展览馆
此后,青年突击队迅速在北京建筑、市政及其他行业发展起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北京市就建立了青年突击队135支,队员达到2500名。
青年突击队的建立和青年突击队活动经验在北京的迅速推广引起中央的重视,中央批转团中央《关于在基本建设部门中发展青年突击队组织向中央的报告》,指出“这是一项好的经验。望各地参照办理”。
对青年突击队的生产组织形式,团中央提出“重点试建,逐步推广”的方针。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截至1955年9月底,全国工矿企业、建筑行业等建立青年突击队1597支,参加人数近3.2万人。这些青年突击队从生产需要出发,在完成急、难、险、重的建设任务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李瑞环木工青年突击队、张百发钢筋工青年突击队成为上世纪50年代青年突击队的全国典型。
李瑞环17岁时从天津来到北京学习木工,后来成为北京第三建筑公司的工人。在我国传统的木工技法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叫“放大样”,即木工在制作复杂物件时,先在地上铺设一块几平方米甚至更大的木板,老师傅把图纸上的小样等比例放大画到木板上,木工们再依大样干活。这是一个技术活,学会“放大样”几乎是当时所有年轻人的愿望。可是,李瑞环想的却是怎么能不再用费时、占地的“放大样”。一位工程师告诉他,如果掌握三角、几何、代数等数学知识,就有可能摆脱传统的“放大样”。
于是,李瑞环通过学习、钻研,终于运用几何学原理创造了9种简易计算表和“土公式”。这9种简易计算表和“土公式”在人民大会堂的建设中得到实际运用。
1958年夏天,人民大会堂工程指挥部交给李瑞环木工青年突击队一项重活、急活——在8天内制作一段200米长的屋顶外檐模板,以保证大会堂内外装修进度不因下雨受到影响。
李瑞环很清楚,已经没有时间去找大片空地“放大样”了,要想完成任务,必须进行技术革新。人民大会堂作为向建国10周年献礼的“十大建筑”之首备受国人瞩目。很多人劝他,这是国家重点工程,出差错非同小可。李瑞环主意已定,率领青年突击队运用9种简易计算表和“土公式”解决了这个难题,顺利完成了任务。
李瑞环木工青年突击队因此声名鹊起,他的事迹后来被搬上银幕。196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了一部叫《青年鲁班》的电影,电影中的男主角李三辈是名意气风发、善于技术革新的建筑工人。李三辈的原型就是李瑞环。
那一时期和李瑞环齐名的是北京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钢筋工张百发。钢筋工青年突击队建立时张百发不过19岁。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张百发钢筋工青年突击队承担过834项工程任务,从八大学院、友谊宾馆、东郊厂房到人民大会堂工地,转战京城,屡建奇功,
成为全国建筑行业的一面红旗。张百发也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在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后来在北京团市委的倡导下,北京市青年突击队掀起了“学张百发队,赶张百发队”的活动。
在全国工矿企业、建筑行业青年突击队蓬勃发展的同时,各地农村青年也纷纷组织了青年突击队。广东省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在全国较为有名。这个在全乡备耕热潮时建立的青年突击队不仅站在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前列,而且在备耕、春耕、夏种等经常性的农业生产中作出了显著成绩。毛泽东热情地赞扬过这个青年突击队的青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他“希望各地的党组织,协同青年团组织,注意研究如何特别发挥青年人的力量,不要将他们一般看待,抹杀了他们的特点。”
青年突击队活动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劳动竞赛、增强青年生产劳动的自觉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