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3日,团中央颁布《关于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决议》,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成立。1953年8月21日,团中央决定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青年团受党的委托领导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工作。中国少年先锋队自成立之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许多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其中塑造少先队员优良行为品格的,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手拉手”互助活动。其中塑造少先队员优良行为品格的“手拉手”互助活动,在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年被写进了中央决议。
“手拉手”活动倡导城市和农村、家庭富裕和家庭贫困、身体健康和患有残疾、不同民族的少年儿童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成长进步,是少先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活动载体,是少先队一个响亮的活动品牌。
全国最早的“手拉手”活动始于河北。1986年初,河北省石家庄市合作路小学大队辅导员组织“忘不了这片土地”活动,带领少先队员到西柏坡小学参观,与那里的孩子同吃同住同学习。当地孩子学习用品的匮乏,学习环境的艰苦,对自小生长在城市的孩子触动很大。合作路小学便与西柏坡小学建立了联系,多次捐赠学习用品,孩子们之间也开始了书信来往。“六一”儿童节前夕,合作路小学少先队联合东里村小学、八一小学少先队在《中国少年报》向全国少先队员发出《让山区小伙伴和我们共享节日快乐》的倡议,倡议和贫困山区的小伙伴开展“手拉手”活动,共同过快乐的“六一”儿童节。这一倡议在少先队员中产生很大反响。
1993年12月,全国少工委、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中国少年报社、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国少先队员中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的通知》。通过少先队员和队组织间的互助服务,引导少年儿童为社会、为他人、为有困难的小伙伴献一份真诚、献一份爱心。参加“手拉手”活动的少先队员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手拉手找朋友”。基层少先队组织提供贫困地区或有困难的少年儿童的名单,并组织队员填写“手拉手友情卡”,找到需要帮助的小伙伴。第二步,“手拉手交朋友”。参加活动的队员要做到“五个一”: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给小伙伴寄一本好书(或一份报纸、一件文具),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向小伙伴学一种新知识(或新本领)。第三步,“手拉手看朋友”。各级少先队组织要利用寒暑假组织队员就近就便看望手拉手小伙伴,共同参加各种实践体验活动。
1994年初,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推出了“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手拉手”活动被纳入“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从此,“手拉手”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1994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来自全国的百对“手拉手”好朋友相聚北京,举行“手拉手”活动汇报会。
1995年5月,团中央、国家教委、文化扶贫委员会、全国少工委联合发出《关于深入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的意见》,提出要发挥城市的主导作用,发挥县级团队组织及学校的协调引导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推动“手拉手”活动的发展,本着自愿、简便、易行、有效的原则开展活动。
199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团结和引导广大青少年进步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和‘手拉手’等活动,发扬互相关心、助人为乐的精神”。
“手拉手”,共成长
1997年1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大少先队组织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工作力度,全国少工委颁布《“手拉手”互助活动实施纲要》。《纲要》强调“手拉手”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实践教育为基本途径,以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大局为基本方向,以构建“手拉手”运行机制为基本手段,以素质教育为基本目标。
20多年来,各地少先队组织在亿万少年儿童中普遍开展了城乡少年手拉手、各族少年手拉手、手拉手情系灾区小伙伴、手拉手红领巾助残、手拉手红领巾书屋创建等活动。以“手拉手”活动为基础,各地还开展了“爱心助成长”志愿服务、“手拉手服务万村建书屋”、“手拉手捡回一个希望,还母亲河一片绿色”、“手拉手共话家乡50年”,捐赠“红领巾书屋”、“爱心鼓号队”等活动。其中,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突发特大洪水,全国少工委以加急电报的形式号召全队开展“手拉手情系灾区小伙伴”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参加活动的少年儿童总数超过8000万,为灾区的小伙伴捐献衣服3000多万件、文具6000多万件、书籍2000多万件、捐款5000多万元,发出慰问信4000多万封。2014年7月起,全国少工委在已经开展多年的“各族少年手拉手”活动的基础上,以新疆和19个对口支援省市少先队组织为重点,开展了“各族少年手拉手——百万新疆各族少年儿童与内地少年儿童书信手拉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