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3.15【改革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启动

发稿时间:2017-02-17 15:4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社会思想观念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同时,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广大青年思想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如何在广大青年中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如何引导当代青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意义重大。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的理论学习,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让青年知识分子了解和相信党的理论,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贯彻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2007年5月,团中央、全国学联在北京召开全国大学生“学习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会”汇报交流会。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春华在讲话中,勉励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努力成长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以汇报交流会为标志,“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启动,团中央、全国学联组建的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同时启动。 

   为推进和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同年10月,团中央制定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根据《纲要》的要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包括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三部分群体。《纲要》针对不同群体提出了主要培养方式和培养内容。 

  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中,大学生骨干是重点培养群体。大学生骨干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 

  大学生骨干的培养目标是从履行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出发,针对大学生骨干的成长规律和实际需求,从增强政治素质、提升思想境界、优化能力结构、锤炼作风品格等方面着手,在大学生中培养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的、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学生骨干,为他们逐步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奠定基础。 

  2009年,团中央印发《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实施细则》和《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教学与管理大纲》,细致规划了大学生骨干的培养目标、培养格局、培养原则、培养方式,设计了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和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社会观察、红色教育、能力训练、交流研讨等。这就使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进一步走向深入。 

  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骨干培养中探索创新了多种方式:一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自我教育作用,在课程中专门设置案例讨论、主题辩论等环节,引导和鼓励学员积极发表观点、相互有所启发;二是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体,搭建远程学习平台;三是强化日常学习规范,明确要求学员平时参与一定数量的课题研究、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等,努力实现短期集中培训与长期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同时,全国及部分省份还积极探索实施导师制,邀请党政官员、专家学者组成导师团,与学员结对联系,对学员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给予联系和指导。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逐步形成了全国、省级、高校三级分层培养格局。团中央学校部主要培养全国“211工程”学校的学生会主席、研究生会主席及在理论学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志愿公益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大学生,每期200人左右;省级团委主要培养非“211工程”高校学生骨干,每个省份每年培养200人左右;高校团委主要培养本校学生骨干,每年的培养数量原则上不少于学生总数的2%。各地各高校启动了切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培养工作。“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启动实施8年来,团中央学校部直接培养大学生骨干1885人,各省级团委直接培养大学生骨干近5万人,各高校团委直接培养大学骨干120余万人。 

  2012年,“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被中宣部纳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大批学生骨干提高了理论修养、坚定了理想信念,并用实际行动践行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青春誓言。 

责任编辑:刘芊芊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