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基会希望工程启动乡村教师软件技能培训。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李延兵)11月14日,65岁的上海浦东民办昌林小学王新华老师拿到了虚拟机器人软件培训证书。11月8-15日,8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像王新华一样在涉农子女学校任教的老师分别在大连、成都、长沙参加了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筑梦成真·虚拟机器人软件培训会”。这是希望工程近年来开展涉农子女21世纪技能培养项目的一个新尝试。
今年,希望工程在这些涉农子女学校中首期选定50所学校启动了虚拟机器人软件培训。虚拟机器人软件是一个完全启用物理性能的模拟器,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学科间的融合与交叉,汇聚了实体机器人的功能和特征,学生可通过此软件建造、编辑和模拟自己设计的机器人。
在培训会场上,培训师向各位教师详细讲解了STEAM(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英语缩写统称)教育的创新理念、虚拟机器人软件的应用和教学要点等。教师们参加培训后,可以指导学生完成他们心目中的虚拟机器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了虚拟机器人,孩子们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就有可能变成现实。这也鼓舞着孩子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可贵的创新能力。
参加培训的教师大部分是信息技术教师,但不少涉农子女学校师资有限,没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参加培训的不乏数学老师、语文老师,甚至音体美老师等。王新华原来就是上海浦东民办昌林小学的体育教师,自从学校2005年设立了戴尔学习中心,他同时兼任信息技术课教师,由一个半技术盲逐渐成长为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机器人搭建和电脑编程并参加全国比赛的优秀教练员。王新华说:“我们学校的生源全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戴尔筑梦成真·希望工程21世纪技能培养项目对我们帮助特别大,孩子们参加这个项目以后,学习兴趣非常浓,有的淘气贪玩的孩子,现在能够沉下心研究编程软件,自己编游戏玩。” 对于虚拟机器人软件,王新华坦言,老师也要和学生一样,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但他很有信心,“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很强,老师的角色就是要发掘他们的潜力。”
希望工程作为教育公益项目,公益理念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以前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的公益理念倡导的是要进一步改变渔业生态。“从捐助电脑等硬件设施到IT技能培训,希望工程与戴尔合作的这个项目可以说是经历了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两个阶段,我们要共同努力的下一个阶段是催化技术改变教育生态,”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杨晓禹说,“信息技术有着促进教育平等和普及的独特优势,中国青基会希望能为这些涉农子女学校创造条件,提供教育实践和创新的平台,把科技企业和教育机构的合作资源输送到这些学校,协助教师们与时俱进,促使涉农子女从被动接受帮助转变为主动去寻求改变。”
培训会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海外部部长杨培丹介绍,虚拟机器人软件培训是戴尔资助的筑梦成真·希望工程21世纪技能培养项目的活动之一,这个项目还将引进游戏学英语等软件,通过教学培训研讨、组织体验参与式学习、课题调研、微电影制作、以赛促学等多种形式,帮助学校搭上信息技术的快车,使涉农子女的教育免于边缘化。
来自江西井冈山下七乡下七小学的赵朦老师说,“我们真心希望这个项目持续举办下去,让更多的老师得到培训,让更多的学生获益。让孩子们不仅有机会接触到科技的新奇,更能体会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带给他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