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当团干部,就要把“1+100”工作做起来

发稿时间:2016-10-09 07:17:1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当前,共青团已经进入“改革时间”。作为改革的重大标志性、牵动性举措,“1+100”(每名团干部直接联系100名普通青年)工作已经在全团启动实施。团中央对这项工作有着明确定位:团干部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完成的基本任务和工作中应当执行的基本制度。“三个基本”体现了这项工作的基础性、根本性和极端重要性。说到底,当团干部,就要真正把“1+100”工作做起来。

  改革目的在于正本清源,核心是要不忘初心、回归本源,使全部工作符合组织的根本属性、纲领和目标;改革必定伴随着利益调整,其中既有具体利益格局的变动,也有新的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带来的种种不适应。作为具有鲜明改革属性的举措,在最初阶段,对“1+100”工作就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进而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比如,共青团工作就是面向青年,团干部开展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在哪里?团干部在搞活动、开会、调研时都会接触不少青年,为什么还要单独搞“1+100”?单位里日常工作繁重,开展这项工作时间如何保证?这项工作做了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录入网络管理系统?等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到位,行动才能自觉。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必须深入了解“1+100”工作的“来龙去脉”,深刻认识建立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这是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的具体举措。这次群团改革关键是要解决脱离群众的突出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药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群团干部大部分工作时间要和所联系的群众在一起;群团干部要知群众、懂群众、爱群众;群团干部要在群众中能“一呼百应”。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要求,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联系群众要成为群团干部大部分的工作;做到知群众、懂群众、爱群众,首先要从联系群众入手;做到“一呼百应”就必须与一定数量的青年保持密切联系。为此,团中央作出了建立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的重大部署,要求实现“1+100”的工作目标。与过去干部联系点等工作不同,“1+100”强调的是直接,直接联系、直接服务、直接引导青年,以此倒逼工作方式、工作机制改革,推动形成总书记提出的群团干部大部分工作时间要到群众中去的生动局面。

  这是确保团干部根植青年的制度安排。过去,团干部参加活动、调研走访,在不同场合、不同地方都会接触一些青年,但往往都是“一面之缘”。几年下来,看似接触的青年不少,但真正保持联系的没有几个,能交心的就更少,联系青年的效果有限。密切联系青年必然要求保持一定的联系频次。一回生两回熟,日久见人心。无论是知青年、懂青年、爱青年,还是“一呼百应”,没有一个长期联系、深入了解、情感认同,都是无法实现的。正是基于这一逻辑,“1+100”工作在明确联系青年数量的基础上,要求团干部做到“网上”联系和“网下”联系相结合,努力做到联系青年日常有声音、有互动、有话题,线下每个季度有活动、每年有面对面交流,形成密切联系青年的长效机制。

  这是让青年直接感受改革成果的重要途径。克服“四个化”现象关键要密切联系青年,检验改革成效最终要看青年感受。近年来,共青团先后建立了团干部大宣传大调研、基层联系点、常态化下沉基层、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和领导机关常态化开放等制度,大力推进了网上共青团、青年之家阵地建设,目标都是同一个,实现对青年的直接联系、服务、引导,让团的工作直达青年。在共青团改革全面启动后,怎样使改革成效更多体现在青年身上,形成有利于推进改革的氛围?这就需要每名团干部都行动起来,沉下身去,与青年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真正把改革举措转化为青年不断增强的获得感。

  改革就是要动真格,越难越要加强管理。“1+100”工作落实得怎么样?必须做到工作过程可呈现、可检验、可评估。为此,全团建立专门的网络管理系统。团干部把联系青年工作的过程录入系统,养成注重积累的习惯,长期坚持,就是一本难得的“青情”日记;团组织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分析存在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地推动工作。

  落实“1+100”是对团干部工作能力和作风的全面考验。牢记党的青年群众工作使命,落实“三个基本”的要求,在扎实推进“1+100”工作的过程中,团干部一定能够更好地培养群众工作作风、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成为青年知心朋友,共青团一定会深深植根于青年,成为联系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

责任编辑:白梦帆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