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郑州9月11日电(记者 苑中华)连日来,开封老人积水中溺亡的消息在网络上疯传,虽倒地3分钟无人扶致死的消息已被证伪,但由此引发针对“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大讨论。9月10日,“青年之声·河南”携手百名河南籍网络大V发出倡议:弘扬扶老携幼美德、倡树正气正义新风、传承传统感恩文化,青年人,站出来!
“青年之声·河南”相关负责人与部分网络大V座谈现场。 中国青年网记者 苑中华 摄
“从我做起,当好义务宣传员!”
“第一次看到消息,感觉很震惊,后来发现不是网上说的那回事儿,是‘标题党’在作怪!”究其原因,河南警察学院大四学生李博亚认为,一些自媒体抓住青年对是非分辨不清的特点,发负面消息来抓人眼球,以获取粉丝数量,最终获取自身利益,“这样做的恶果就是,他们发布的讹人事件越多,遇到此类事件时更多的人会望而却步。”
网络大V“艾赂邦”也认为,正是由于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过度宣传,导致很多人如小品中演的那样,不管自己有没有被讹诈,在伸出援手帮助他人之前,先凑监控、照视频、留证据、找证人,唯恐自己被“碰瓷”或因做好事被牵连,“其实很多时候老人还是不错的,个别老人把风气带坏了,这很大程度上和媒体的宣传有关。”
“就开封这件事儿来说,还是看正面、看主流!”网络大V “柏木能成林”也认为,开封老人跌入水中之后,大家带着良知自发关注,是想施以援手,这首先要肯定,虽然最终悲剧发生,但让我们看到了善的力量。豫残联盟发起人袁海军也希望大家,以后再遇到此类事件,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在网上不传谣、不信谣,并通过QQ、微信、微博等,更多传播社会正能量。
“老人倒了扶不扶,这本来就是很扯淡的话,看到肯定要扶,别扯多了。”作为多年玩微博的网络大V“巅峰剑客”认为,河南屡屡“被黑”与网络环境有关,好事儿都是自家关起门来,原本不起眼的小事儿,只要是负面,只要一涉及到河南,马上成为轰动全国的事件,“想扭转这种局面,需要下大功夫,大家一齐动手,都参与进来!”
文明与诚信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的重要标尺。做文明人、办文明事、扶老携幼、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赋予我们这一代青年的道德基因。“青年之声·河南”和百名网络大V呼吁广大青年,大力弘扬扶老携幼美德,从我做起,拒绝袖手旁观,以志愿者的精神为引领,当好义务宣传员,转发好故事,传播好声音。“我们就做一个小蜡烛就行了,从自己开始,照亮身边的人,给弱者光明,给难者希望!”
网络大V们就倡议书内容进行反复修改。 中国青年网记者 苑中华 摄
“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畏惧,站出来!”
“遇到这种事情,我会去衡量轻重缓急,看是立即施救还是通过其他方式施救。”禄取是一位普通的青年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已整整一年。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他认为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碰到类似开封老人这样十万火急的情况,我一定会伸出援手,宁愿被讹诈,也要先把人救起来!”
大学实习期间,李博亚曾因营救卧轨自杀者,双腿被呼啸而至的火车轧断,被公安部授予“二级英模”,并被网友亲切称为“最美铁警”。他认为,好人就在我们身边,也许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也许遇不到景亚鹏、潘冬冬这样的好人,但在别人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自己可以成为好人。”
郑州红十字水上救援队队员路宽认为,青年遇此情况应主动站出来,把老人扶起来,但为了确保脑溢血、心脏病或颈椎骨折患者不受二次伤害,平时要多学一些救助知识,“人心都是肉长的,其实大家都不冷漠,主要是不敢帮,所以说我们要‘会帮’,要懂得一定的医学常识,还有‘能帮’、‘敢帮’,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网络大V“常春中国”此前也经历过被“碰瓷”,只不过自己坚持原则,最终没让恶人得逞,后来再遇到老人摔倒,他仍不顾他人劝阻坚持去扶,“我们的善要向别人传递,向下一代、向子女去传递,因为人人都会变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果因为害怕而放弃善的观念,人人都不去敬老、不去扶老,我们的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投币哥”是一名公交司机,他也认为需要向青年一代弘扬正能量,“中国人是善良的,希望青年人拿一些正能量的事儿、好事儿,做标杆、做榜样,不要把负面的事儿做标杆,就是当时被诬,历史也会还其清白。”因此,“青年之声·河南”和百名网络大V呼吁广大青年朋友,在困难与挫折的考验面前,一定要不畏惧,站出来,向好人看齐,与善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