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刘洋,不仅有一个深情守望他的爱人,还有一个能让他一秒变“暖男”的女儿,女儿刚满半岁,他惊喜于她的每一次成长,但是却不能陪伴她度过每一个重要时刻,作为一名特战队员,刘洋或许不是一个合格的“奶爸”,但是只要一有机会回家,他总是亲自给女儿喂奶、换尿布,搂着女儿睡着。
刘洋用自己的故事告诉青年人要学会担当、学会承担,而孙国秀则告诉青年人要珍惜自己面临的困难、以此为动力。
“创新创业需要有‘傻子、疯子、聋子、骗子、学子’的精神”,在分享会现场,“红薯王子”孙国秀讲述自己从4平米的小店卖毫不起眼的烤红薯,到经营数十家烤红薯连锁店,再到现在拥有1500万元的风投资金的故事,他用自己的故事演绎了平凡如何造就不平凡。从发现红薯产品市场的空白到不断创新,再到几十家的连锁品牌店……孙国秀说,在他看来:创新创造始于生活点滴。目前“红薯王子”的品牌店里已经有四十多种产品,孙国秀还为自己的烤红薯技术申请了专利。
“红薯王子”孙国秀分享结束后寻找“薯小美”代言。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延兵 摄
“在我心中,困难是一种常态。”创业没有一帆风顺,2013年孙国秀遇到了人生最大的难关,公司亏损了580万,公司从70名员工裁员到13名,借钱重开的8家小店也倒闭了。但很多人却没看出他有什么变化,他告诉现场的青年人,那个时候他比任何时期都乐观,因为在他看来困难是机会,是提升自我成长的阶梯。
“年轻人可以错,就怕青春不敢错,那样青春就毁了。”什么是向上向善,孙国秀说:“向上是创业的追求,向善是幸福的追求,向上向善是一种可以影响他人的品质。”他告诉青年人,只要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难万险必然会有所成长。
来自四川的好青年、大学生村官贺涛分享的是种植红薯的创业故事,2008年作为第一批大学生村官来到四川绵阳安县长沟村,恰逢地震后不久,长沟村百废待兴,辽宁援建的辽安路给当时的这个“落后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在没有基础的农村走出一条群众致富之路来,是村两委思考的问题。贺涛把自己在学校和社会学到的知识与农村工作联系起来,大胆建言,不久就提出了新农村养殖的理念,并带领村民和村官一起建立创业园区,吸引回乡青年创业。
在他的努力下,长沟村先后建成了土鸡、獭兔、蛋鸡等专业养殖合作社4个、大学生创业园1个、乡村农家乐1家,农民专合组织率达到了9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三年三倍增”。他坚信:“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念,在广大农村一定可以大有作为。”
麻省理工归国青年、地震专家徐锐分享了他的国外求学经历以及归国选择四川地政局工作的初衷,有人说:“学历这么高,又是访问学者,经历那么厉害,为什么回到这么个清贫的工作单位做事情?”徐锐说,四川是全世界地震专家最为关注的地方,留在四川是相信梦想可以用坚持来实现,用自己的所学帮助人民是件幸福的事情。“科研需要淡泊名利,甘于清贫。”徐锐现在每周用于科研时间都不小于60小时,他说希望可以传递一种信念--工作苦点累点没关系,评价人的标准更不应该是富贵和地位,而应该用一个人善良有为的人格来衡量。
当天,参与分享的还有四川省经信委团委书记安帅、四川省烟草专卖局青年志愿者任然等好青年,他们都用行动诠释着梦想与坚持的力量。
四川省直团工委青年代表付子娟在分享结束后告诉记者:“好青年向上向善的故事很励志、很真实、很感人,我们听后内心充满了正能量,就像电池满格一样,我会珍惜这次分享会的经历和收获,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传播向上的动力和向善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