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阳10月2日电(徐驰)“做衣服、缝扣子,没想到我这不中用的人也有法儿挣钱了。干活儿就在家门口,也不耽误家里的事,这基地真是好。”桐柏县城郊乡北杨庄村村民董作琴说。
董作琴长期患有糖尿病,无法“干重活”。儿子外出打工、女儿幼小,全家生活全靠3亩稻田和丈夫打零工收入维持,十分困难。她口中的“基地”就是桐柏县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如今在桐柏县每个乡镇都能看到这样的扶贫基地,它们建在贫困村,吸纳贫困妇女在家门口就业,走上致富路。
曾经,电影《小花》让“桐柏英雄”的故事为全国人民熟知。刘少奇、李先念、王震等300多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一万余名先烈长眠于此。这里留下了中共中央中原局、豫鄂边省委等革命旧址120余处,可谓“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
如今,沿着红25军长征的足迹,我们来到了这片英雄的土地。一个个扶贫就业基地在曾经的山村落地,一个个车间建在了村头,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不出村脱贫。桐柏老区,正在扶贫攻坚战中谱写新的故事。
国内一流的钢结构厂房,整洁的车间,齐全的配套设施,桐柏县淮源镇陈庄村扶贫就业基地虽坐落在山村,却显得十分正规。入驻的桐柏县淮源国生艾制品有限公司是当地特色产业,110名周围村庄的贫困群众在这里稳定就业。
今年50多岁的魏大姐主要工作是制作艾条,四分钱一根,每天制作1000多根能为她带来50块钱的收入。“手快的一天能做2000多根呢,已经很知足了,以前天天在家一分钱挣不到。这里接送孩子上学方便,中午厂里还管饭,又能挣钱,还想啥呢。”魏大姐说。
桐柏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拥有贫困人口42652人。桐柏县在精准识别的过程中,了解到有超过1/3的贫困户因子女上学、赡养老人无法外出打工,具有强烈的就近就业愿望。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县里决定建设扶贫就业基地,带动贫困户脱贫。
就业基地由县政府按以奖代补形式投资,产权归乡镇政府所有,受益权归村集体,就业基地主要用于贫困户脱贫,每个就业基地贫困人口用工比例不低于40%,鼓励招用更多贫困人口家门口就业。产业选择上,则以服装加工、中药材深加工、食品加工、电子配件等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行业为主。
“建厂子企业没掏钱,是县里拿的钱。土地是村里的,前三年免房租。这儿比老厂规模扩大三倍,以前用工也就30多人,估计今年产值能翻一番。”基地负责人刘峰表示。
桐柏县在全县15个乡镇同时建设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带动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仅用一个月时间,全县新建就业基地47个,建成投用40个。全部建成后可实现4000贫困人口就业,实现4000个贫困户脱贫。
据介绍,下一步桐柏县将在15个有贫困村的乡镇新建、改扩建100个左右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在64个贫困村建设50--100千瓦的光伏扶贫项目100个左右,带动10000左右贫困人口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