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千年古邑”之称的瓮安县猴场镇,历史底蕴和红色经典交融,如何打好产业发展这张牌,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重要话题,其中一名外籍记者更是连连点赞。
走访猴场会议纪念馆
今天上午,"'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采访活动来到瓮安县猴场镇,走访长征历史上著名事件"猴场会议"会址,感知红军精神带动下瓮安城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后,记者们纷纷点赞。采访团中唯一的外籍记者印度专家Faisal Kidwai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都是关于当地产业发展模式的。
猴场草塘大戏楼
1934年12月底到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自黎平行进至瓮安猴场,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再次否定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放弃前往湘西路线,明确前往黔北的战略目标,为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创造了条件,是长征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走访瓮安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猴场,距县城不足10公里,一眼望去磅礴大气。猴场会议会址及纪念馆、草塘大戏楼和新建成的五星级酒店三角鼎立,一旁错落的民居包含贵州特色的土司建筑样式、明清时期建筑样式,为挖掘奢香夫人、川黔盐道等民俗文化,更多的硬软件配套工程正在猴场如火如荼地建设。
猴场会议纪念馆
这让随行的印度籍专家Faisal Kidwai十分感兴趣,他问瓮安县委副书记、县长黄桂林,这里每年能有多少游客前来?黄答道,仅2016年1到8月,就有60万余人次来到猴场会议纪念馆瞻仰红色文化,其中不乏韩国客人。
创业园里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制鞋
Faisal Kidwai接着问,和绿水青山相比,属于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如何让游客认可?黄桂林解释道,红军长征的革命过往,通过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配以纪念馆里的图片文字,是勤劳的中国人民敬仰的一种奋斗精神,当这些实物勾起人们对于艰苦奋斗过往经历的回忆,对于激发人们实现理想、追求向上向善的美好向往是一剂"强心针"。听完这些,Faisal Kidwai连连点头表示认同。
正在流水线上制鞋的工人
当然,仅有精神是不够的,一位曾到过瓮安的国内媒体记者用天翻地覆形容这里的变化。新城区、开发区、工业园、移民搬迁点,一栋栋高楼和商业街让瓮安看起来初具现代化都市规模,新落成的体育场在近两年承接了多项国际赛事,让原本的黔南小城名扬海外。一处占地570余亩、总投资5.19亿元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里,300多位务工人员正在一家制鞋厂的流水线上生产运动鞋——主要销往就近的福泉、余庆等地。湖南邵阳籍投资商享受便利的建厂成本、税收后,解决了当地最困难的家庭就业问题,还让他们从不具备生活条件的偏远山区里搬出,住上了生态移民搬迁保障房。
这只是瓮安其中一个产业园27位创业者的故事之一,却也是瓮安整个城镇化发展的缩影。猴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仕祥被别人问及该镇的建设成果及发展规划时,要提供6、7个项目蓝图和数据模型,但他说所有工作都在紧密有序进行。"下次来,猴场的变化更大。"在欢送每一位客人时,这位和气的乡镇干部都会笑着和远方的朋友如此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