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中央机关开放日活动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 李川 刘芊芊 实习记者 李云峰)他们是一群来自祖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文艺青年,他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至为艰辛、不为人知的奋斗经历,在为青春梦想拼搏的道路上,他们品尝过辛酸苦辣,却从未轻言放弃。因为他们深知,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为自己的人生梦想忘我拼搏奋斗,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12月16日,在共青团中央机关开放日活动中迎来了近60位新兴青年群体代表,他们的职业涵盖广泛,有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和自由美术工作者,也有社会组织骨干和青少年事务社工,虽然各自从事职业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拥有着勇敢追求梦想的共同志趣,畅所欲言、直抒胸臆,在分享自身经历的过程中相互砥砺。
独立音乐人、创作型歌手吕大鸟分享自己的梦想经历。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勇于追梦 才能青春无悔
在北京曾经漂泊十年的独立音乐人吕大鸟来自山东威海,为了追求音乐梦想,他曾义无反顾地做起一名流浪歌手。从西单通道到地铁13号线,从东直门簋街到十八里店,十年间,吕大鸟为了自己的音乐梦想,不停地辗转于北京每一个能让他自由唱歌的地方。
吕大鸟说自己十几年前来北京时,算是当初北京最早的一批地铁歌手,为此还曾被地铁稽查驱赶过,这样的经历令他印象深刻。但是吕大鸟不想因此退缩,在簋街,他在餐馆驻唱赚取小费,在十八里店,他一唱就是六年。
如今,在北京漂泊十年之后的吕大鸟已经在去年离开了北京,回到了山东老家。“我赚了一些钱,在威海给父母买了一套房,也在老家经营了一家自己的麻辣烫店,开始创业,配方都是在北京学到的秘方。”不善言谈的吕大鸟笑着说。
吕大鸟告诉记者,在当初背着吉他、挂着口琴闯荡北京的岁月里,他曾无数次期望过衣锦还乡。如今,吕大鸟回到家乡,也并未放弃对于音乐梦想的执着追求。在活动中,吕大鸟以一首原创歌曲《童年的天空》来表达自己对于童年的回忆,以一首口琴曲《衣锦还乡》来表达自己对于那些年拼搏岁月的感怀记忆,令每位现场青年代表无不为之动容。
在为梦想拼搏的青春岁月里总是充满了或者五彩斑斓、或者阴霾暗沉的色彩和经历,然而,无论怎样,青春的注脚就应该是不言放弃,就应该是一往无前。
音乐制作人李晨介绍自己的青春故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第三届志交会主题曲《任爱由缰》的曲作者、音乐制作人李晨于2009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毕业之初,李晨前往深圳从事音乐教学工作,收入稳定。然而,对于音乐梦想的执着追求,让他毅然选择辞掉了工作,来到北京成为一名自由音乐人。
“我曾经从事和音乐相关的很多类型工作,包括编曲、配乐、单曲专辑制作。在我思考自己的未来方向后,便与志同道合者筹备了一支音乐团队,开始制作音乐剧。”李晨说,音乐剧就是他的音乐梦想。
在没有任何投资的情况下,从2011年起,李晨团队用了三年时间制作音乐剧《上海滩》,虽然历经艰辛和困惑,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2014年,我们团队得到同仁支持,获得了香港TVB对于《上海滩》舞台剧商业制作和演出版权的授权,我们当时非常开心,这是我们音乐梦想的一次小的实现。”李晨回忆说。
在2014年获得制作和演出授权后,李晨团队历时4个月的紧张排练,终于在当年9月份将音乐剧《上海滩》搬上舞台,并获得强烈反响。到现在,《上海滩》一共演出了328场,观众人数累计达到30多万。
李晨一直将此当做他迈出实现梦想之路的一小步,而他更为宏大遥远的梦想是希望自己一直在音乐剧方向不断去创作、去呈现。如今,李晨选择了更为具有挑战性的剧目,从美国百老汇的经典音乐剧目《歌剧魅影》、《芝加哥》、《猫》,到英国、德国、法国等国的经典剧目,李晨将视野放眼全球,潜心学习。
“从当前国内形势来看,对于观众走进剧院这件事还是稍微遥远的,只是少数。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观众走进剧院,去感受音乐剧的魅力,去感受艺术带给我们的面对面的心灵碰撞和灵魂互动。”李晨觉得,未来中国音乐剧的发展,还需要从青少年抓起,凭借教育途径提高青少年在音乐剧领域方面的认知和了解,而作为音乐剧创作者,也要以更高的标准去创作艺术,要求自己。
自由撰稿人范海涛讲述自己的留学经历。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勇攀高峰 才能风景这边独好
青春就是需要去拼搏的年纪,对于青年人而言,能够放弃目前,选择重新开始,选择一条崭新从未踏足过的路径,同样需要一份难得的自信和勇气。
选择30岁后去国外留学是源自于怎样的一种心路历程?或许很少有人会真正思考过这样一件事情。自由撰稿人、好未来公益基金会we+计划梦想大使范海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02年,大学刚刚毕业的范海涛经过重重突围,考入了《北京青年报》工作。工作伊始,单位便派她只身一人前往墨西哥参加采访APEC会议。在经历了重重考验之后,范海涛圆满完成了任务,却也开始了对于人生下一个发展方向的思考。
“作为一名记者来说,传记作家是比较合适的职业,因而当我决定在职业发展上选择下一步突围的时候,选择了这个职业。”范海涛说,要在瓶颈中发挥优势。为了写好第一本传记,范海涛选择了一位世界500强的总裁,经过大量的邮件、在线交流沟通,以及还原现场等工作,范海涛经过长时间努力,终于出版了首部传记,并成功销售出100万册,引起轰动。
范海涛觉得,首部传记的成功,是她至今为止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顶峰,也建立起她在传记写作领域里的知名度,并学习到一些新的技能,随后,很多传记邀约纷至沓来。然而,范海涛认为要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传记作者,还需要一番更高层面的学习和历练。
为此,2009年,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范海涛毅然开始筹备自己的留学之旅,经过一年的准备之后,顺利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专业。“口述历史专业是一个非主流专业,主要是通过个人口述历史去研究公众历史,我成为哥伦比亚大学这个专业的第一位中国学生。”范海涛说。
几年的学习和磨炼令范海涛受益匪浅,也打下了传记写作更为坚实的基础。如今,已经回国的范海涛写作出版了新书《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岁后去留学》,在书中,她除了介绍美国口述历史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成果之外,还讲述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希望将自己的奋斗历程分享给读者,也留驻青春。
北京美新路公益基金会执行总监饶睿分享自己的志愿服务故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在青春梦分享中,北京美新路公益基金会执行总监饶睿特意身穿一件印有自己名字的志愿者马甲。谈起自己小时候的梦想,饶睿说童年时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名慈善家。然而,大学毕业后的饶睿成为“北漂一族”,为了生活疲于奔命,直言当时对自己儿时的终极梦想不复记起。
“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举国同悲,我自己的内心非常触动,当时差一点就辞职,跑到四川去做志愿者。”饶睿说,后来他从网上搜到了美新路公益基金会,开始申请参与其中的“大朋友项目”,从此开始与志愿为舞的青春岁月。
“这个项目通过志愿者和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也就是我们讲的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互帮互助,以每个月至少给他们写一封信的方式,每年至少去看望一次,一直陪伴他们到初中毕业,以此满足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社会关注的心理。”饶睿说,陪伴是相互的,与留守儿童交流沟通的过程令他收获很多温暖和感动。
为此,在2013年,饶睿正式成为美新路公益基金会的一名全职工作人员。“我现在是一名职业社工,以社工的理念、手段来帮助我们身边的所有人一起来推动我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饶睿觉得,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他从未期待过任何回报,一个真诚的微笑已经令他心满意足。
如今,饶睿依然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走着,他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志愿者的心,去服务和支持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就像我自己常说的一句话,我们都以为是在自己的轨道里自生,然而偶然的相遇却让生命变得更加美丽。”饶睿说。
每个人的青春都拥有无限的可能,在最美的年华里,青春不是用来虚度与浪费的,它承载着每个人的梦想,虽然我们理想不同、路途相异,但是在追梦的路上,只要永不放弃,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够攀登到人生的最高峰,放眼最美丽的人生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