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青年志愿垦荒队——向荒地进军

(1983年3月)
杨华

发稿时间:2007-04-15 00:00:00 来源: 中国共青团网 中国青年网

  1955年6月,一天,我正在干活,突然接到区里通知,让我去开会。当我赶到区委时,区委秘书周泉同志告诉我说,团中央来人找我有事商量。来人是《中国青年报》报社的舒学煾同志。我们在一起谈了两个多小时,他告诉我团中央根据毛主席在5月发表的“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指示,准备组织青年垦荒队,到边疆去开垦荒地,问我愿不愿意去,我说我愿意去。隔了10多天,团中央通知让我去开会。记得那次组织青年垦荒有4个人,可惜他们的名字都已经忘记了。团中央组织我们商量垦荒事情。当时他们3人都提出了许多困难、问题和条件。中心意思是走了以后家庭怎么办!关键是不愿意去。当时我向团中央表示他们不愿意去,我一人去。当天晚上我就住在团中央。

  第二次,团中央把庞淑英、李连成、李秉衡、张生和我共5个人找在一起。我们5人都愿意去;没有任何要求和条件(因为当时团中央提出的第一条就是自愿),这样团中央设立了领导小组——垦荒筹备组,由黎雁、储战书、舒学煾等同志负责。我们5人(南苑的李连成、李秉衡、东郊的张生、矿区的庞淑英、石景山区的是我)在一起核计了3条,第一,必须绝对自愿;第二条,不要国家一文钱投资;第三条,去了就不回来。

  当时发起垦荒的主导思想就是毛主席的指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不要国家一文钱投资。

  一天晚上,胡耀邦同志在他家里接见了我们5人和领导小组成员。耀邦同志首先询问了我们的情况,问我们愿不愿意去?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和条件?我们回答说愿意去,没有任何要求和条件。然后耀邦同志问我:“你们准备需要多少人呵?”我当时考虑这边很艰苦,去人多了怕一时安置不下,就说先组织5、60人进去打个家底,以后需要再陆续去。

  从耀邦同志住处回来后,我们5个人在一起商量了一个办法,决定先吸收一部分会种地,懂农业的郊区青年为骨干,再一条是城市青年少要一些,女同志少要一些(后来吸收了12个女同志,十几个城市青年)。8月6、7号左右我们写好了倡议书,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在北京市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报名的人很多,仅10天就有2000多名青年到团市委要求报名,参加垦荒队。我当时具体负责组织工作,住在团市委。根据情况,当时报上名的青年有700多人。我们就从这700多名青年中选拔了60名同志作为首批队员。为了作好每个队员的思想工作,我们挨家进行了家访,首先征得家庭同意。我们提出的垦荒队员第一个条件就是没有任何个人要求,家庭支持,本人自愿。第二条是不要国家投资,白手起家。

  全市群众听说垦荒队不要国家一分钱,到北大荒开垦荒地,都纷纷捐款。仅半个月我们就收到2700余元。北京市的工人用业余时间拣废钢铁为我们赶制镰刀、镐头等各种工具,内蒙古支援了35匹马,鹤岗矿务局给我们一顶帐篷。沈阳市的一位尼姑给我们送来一条毛毯(现保存在北京庄)。东欧一些国家全都进行了宣传和报道,日本的一些友好人士、友好团体给我们寄来了画和书信,全国各地青年给我们寄来了大批书信,当我们来到北大荒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收到各种文字书信三麻袋之多。党和人民以及各界朋友给予我们垦荒队极大的荣誉。

  8月23日,全体队员到团中央集训一个星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思想政治工作。团中央从60名队员中选了一名卫生员,配给了药箱,每个队员都进行了体格检查。为了防止意外还发给了两支枪。

  8月30日团中央召开欢送大会,参加会议的全是北京各界派来的代表。胡耀邦同志讲话,他号召青年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他要求我们要艰苦奋斗,用双手创造家园,他教育我们去了一定不要开小差,不要给组织、给北京市的人民丢脸,想家可以通过组织解决。生活上要低于当地人民群众的水平。他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听到“鸡叫、狗咬、孩子哭”的声音。耀帮同志讲话结束后,代表团中央授旗。当我接过垦荒大旗时心情非常激动,竟忘记与耀邦同志握手。当时我代表全体队员表示决心:“我们坚决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一定要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坚决不开小差,去了就不回来,有一条困难克服一条困难,有一千条困难克服一千条困难,绝不给全国青年、全国人民丢脸!一定要多开荒!”

  当我们背着背包徒步去车站时,沿途受到北京市人民的热情夹道欢送。前门车站聚集了1500多名欢送的群众。团中央专门为我们包了一节车厢。列车徐徐开动了,我们挥手与首都人民告别。

  一路上每逢停车站,都受到人们的迎送,场面是极其热烈的。车到哈尔滨后,省委、团省委的领导同志到车站迎接我们。出了车站,欢迎的人群一直排到当时的喇嘛台。省委领导接见了我们全体队员。第二天乘车去鹤岗,在佳木斯又受到团地委的迎送。到鹤岗后两台汽车一直把我们送到萝北。

  ① 本文是杨华同志的亲述回忆录,已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马云飞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