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全国高校“网上共青团·青年之声”建设工作推进网络视频会召开。中国青年网特约记者 马慧娟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11日电(记者 刘尚君)“过去高校团组织主要是做线下的活动,新形势下我们的工作需要从思维上跟进转变。‘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的建设,‘智慧团建’的思考,‘网上共青团’概念的提出,循着共青团深化改革的路径,为我们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方向。”5月9日,在参加完由团中央学校部、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办的全国高校“网上共青团·青年之声”建设工作推进网络视频会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团委书记宣飞霞有感而发。
团中央第一书记处书记秦宜智在2016年4月28日“青年之声”运行一周年暨“网上共青团”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全面启动和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他同时指出:“认识不到网络发展趋势,我们就会距离青年越来越远,不付出巨大的工作努力,我们的工作就会越来越落后于时代。”
一个信号是,“网上共青团”建设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一个实践是,“青年之声”的用户主体是青年学生,问题提出的主体也是学生。一个现实是,高校是青年的载体,高校共青团是青年学生和网络媒体的聚集地。
进一步提高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直接联系、直接服务、直接引导青年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总结经验、分析问题、集思广益,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高校共青团“青年之声”建设,为推动“网上共青团”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是此次电视电话会议的主旨,更是高校共青团“互联网+”时代下阔斧革新的不竭动力。
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党组书记、团中央“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主任金东作《担当使命、直面挑战,努力将“网上共青团”建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主题报告。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 摄
“网上共青团”焕发新活力
一年栉风沐雨,百折不回。“青年之声”已取得历史性突破,塑造了团青关系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国各级“青年之声”累计阅读量30.28亿,问题留言总计132.90万条。共回答网友问题63.61万条。
一年铢积寸累,继往开来。“网上共青团”蓄势待发,为推动团的事业不断焕发新活力。
“网上共青团”如何扬帆起航?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党组书记、团中央“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主任金东在此次会议上作了题为《担当使命、直面挑战,努力将“网上共青团”建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主题报告,与在座的100余位北京部分高校团学干部和通过网络直播收看视频的全国各省级团委学校部及3000多所高校团委负责同志做了深入交流。
他表示,要重点推进“青年之声”加快实现“四个融合”,即“青年之声”与共青团工作全面融合、“青年之声”与“青年之家”全面融合、团内团外全面融合、机关和基层全面融合。要秉承“‘青年之声’+‘智慧团建’=‘网上共青团’”的“两位一体”发展概念。
在宣飞霞看来,此次全国高校“网上共青团·青年之声”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是高校“网上共青团”全面建设启动的开端。站在群团改革的制高点来看,它更为高校共青团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
剑已出鞘,直指长空。“青年之声”和“网上共青团”建设在高校共青团改革发展中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团中央学校部部长、全国学联秘书长杜汇良部署下一阶段高校共青团“网上共青团·青年之声”建设工作。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 摄
高校“青年之声”建设进展迅速
在此次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天津大学“青年之声”品牌代言人“清清”小水滴一亮相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我是清清,我同北洋蓝一色,我要树立滴水不漏的工作态度,以水滴石穿的工作决心,竭诚为青年服务。”天津大学团委书记吕静在发言中向大家道出了“清清”的内涵。
“清清佩戴的耳机象征倾听青年声音,清清手中的麦克风象征为青年发声。”吕静说,“清清”不光有“高颜值”,还有能为青年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智商”、“高情商”。
在天津大学团委的领导下,“清清”与五四红旗示范团支部创建等工作相结合,提升与基层组织的活力;“清清”邀请青年榜样入驻专家平台,组建包括辅导员、团支部书记,学校专业教师、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老师在内的校级专家库,贯彻群众路线,突出青年参与;“清清”还通过学生代表反馈的成长问题和烦恼,针对“大学生求职难”、“你怎么看天大恋爱课”等热点问题进行调研,收集青年舆情……
这,只是高校“青年之声”建设的冰山一角。
会上,团中央学校部部长、全国学联秘书长杜汇良表示,高校“青年之声”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在各地各校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