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周恩来侄女周秉建做客中国青年网,为“青年之声”点赞。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延兵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7日电(记者李延兵)2016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0周年的日子,其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感人故事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励志读书、报国图强的梦想。1月5日,中国青年网特邀周恩来侄女、全国政协委员周秉建做客中青网演播室,讲述周氏家风的传承及传统家庭教育对青年成长的影响。
一百年前,19岁的周恩来在去往日本留学之前,为送别他的同学写下了“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是周恩来在一百年前的中国梦。今天,他的光辉形象依然熠熠生辉,他鞠躬尽瘁、心系国家、情牵百姓的公仆风范永远镌刻在国人心中,在实现“四个全面”奋斗实践中,引领青年砥砺奋进。
“伯父给我的印象,他太忙了,工作起来是没有钟点的,心里装的全是国家和老百姓的事儿。”回忆与伯父相处的日子,周秉建清晰地记得12岁那年,伯父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召集家里大大小小的孩子开了一个家庭生活会,她依然记得伯父周恩来讲述怎样“过好五关”即思想观、政治观、社会观、亲属观、生活观。
谈及家风,周秉建说:“不仅我们这一代,周家第三代也都是自食其力的普通人。”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周秉建都铭记伯父的谆谆教诲“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
1968年,不满16岁的周秉建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号召,报名到内蒙古牧区插队。“伯父一直希望我们姊妹中有人直接去基层当农民或工人、做普通劳动者,所以听到这个消息,他很高兴。”
“年轻人生活上要俭朴。”回忆起自己准备去内蒙古插队时,伯父也特别支持周秉建走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临走辞行前,周恩来问周秉建去哪里,周秉建回答说是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牧区,周恩来带着她到地图前指着插队的地方告诉她:“学会吃牛羊肉,要过好‘生活观’,时刻准备克服生活上的困难,才能坚定信念。”周秉建始终把伯父的接地气的教诲铭记在心。
周秉建在内蒙古一待就是近30年,与当地老百姓建立了深厚感情,并嫁给了蒙古族青年。她回京探亲的机会并不多,以至1976年周恩来弥留时也未能守在身边,这让周秉建一直抱憾。
“从小我们住在四合院里,不能独门独户,跟大家一起生活,过着普通市民的生活。”周秉建说,伯父周恩来在家里人生活作风上没有塑造任何优越感的条件,从未有过优越感。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对于现在的家庭教育和青少年成长,周秉建表示,从做人的角度上,要继续传承前辈们留下的传统文化,从小培养爱国、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伯父曾经说过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生活在当前竞争激烈环境下的当代年轻人需要不停地思考和创新创业,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周秉建希望年轻人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历程中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创新,向前。
采访结束后,周秉建还为“青年之声”点赞,并表示,青年之声接地气,为青年提供了一个呼吁解决问题的平台,是互联网 + 青年的实践应用,应该给予基层青年更多的关注和帮扶,让社会底层青年的困窘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