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15)闭幕

发稿时间:2015-10-28 09:2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会场 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炎良 摄 

  中国青年网延安10月28日电(记者 张炎良 特约记者 马慧娟)10月27日下午,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15)闭幕式在延安举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王义军发表了讲话,三个分论坛的负责人分别做了分论坛的研讨成果汇报。

  据介绍,本次论坛共收到学术论文232篇,涉及到“互联网时代青少年成长特点与规律”的多个方面。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研究;既有定量研究,也有定性研究;既有宏观研究,也有微观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王义军讲到,本次论坛是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举办的,围绕“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规律”这个重大主题,有着特殊的意义。一是论题好,意义重大。新媒体时代虽然从表面上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新媒体自身变革并没有结束,互联网力量还有巨大的释放空间,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还在持续地深入。二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本次论坛在传统的大会发言、分组讨论、提炼总结等基本环节基础上,延续了去年论坛的课题成果发布形式,极大地拓展了会议的信息,满足了与会者的要求。三是贴近实践,求真务实。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青少年工作者和青少年研究专家、学者带着强烈的使命感,本着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就新媒体自身变革,新媒体时代青少年发展的特点、规律,新媒体时代共青团组织自身变革等问题充分讨论,质疑辩难,凝聚智慧,得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就新媒体时代的共青团组织、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办法,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谢维和教授认为,把握青少年特征有很多视角,但务必要把握社会重大历史事件对青少年的影响,一定要把握青少年心理特征。有学者认为,新媒体对青少年影响主要表现在:虚拟社会形成集体记忆,多元文化冲击共同意识;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模式,资讯流的相对闭环;个人新闻价值观的非理性与表达的情绪化。

  新媒体环境中青少年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等具有复杂性特征,这成为本次论坛各学者达成的一个共识。有人深入地分析了新媒体中影视剧作、音乐作品、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网络红人、网络意见领袖等对青少年带来的影响,总结出青少年在心理需求、阅读方式、价值观念、情感体验、聚集方式、话语风格、性别意识等方面的新变化。

  同时,在团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地方共青团组织在新媒体环境下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许多创造性地工作,这也成为本次论坛一个热议的话题。比如,共青团北京市委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围绕青年需求,构建以工作学习为核心的组织体系、以生活为核心的地域体系、交往为核心的联系体系。辽宁省共青团利用互联网资源,全面启动了“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工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向社区、乡村、企业、机关、军营、家庭等延伸,从而实现了网络新媒体时代共青团服务青少年成长,实现国家认同的新举措。共青团陕西省委大力加强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新媒体工作模式,拓展工作内容等,用心、用情、用智,开创了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复旦大学在全国共青团工作研究基地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在信息可视化实验室、青年智库和融媒体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王义军发出了找准问题、形成合力、创新方法、服务实践四点倡议。“青少年研究的最终使命不是为了发表几篇论文、几部专著,不是为了评职称、混头衔,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好实践一线。”王义军说。

责任编辑:马云飞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