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24日电(通讯员 袁洁瑚)“鸟巢一代”的概念诞生于2008年奥运会,当初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如今已进入而立之年,成为社会上各个领域的工作者。2015年,中国北京迎来了国际田径世锦赛,以90后为代表的“新鸟巢一代”即将在前辈放飞梦想的地方再次起飞。曾有媒体评价奥运会的志愿者们“担当了中国”,而新的任务即将落在“新鸟巢一代”的肩膀上,这2800名赛会志愿者又将向世界展现怎样的风貌?
用真实的自我诠释青春
走进位于鸟巢内部的“志愿者之家”,左面的墙壁上贴满了志愿者们微笑的照片,同时用五颜六色的心愿便利贴装饰着多彩的空间。“我想和博尔特来张合照!”尽管他们知道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几个志愿者还是不约而同地在心愿墙上表露了相同的期待。“新鸟巢一代”的世锦赛赛会志愿者中90后占比超过94%,青年大学生身上有更多个性化的元素涌现,他们率真自然,毫不掩饰对偶像的热爱,大胆直接表达心中的诉求与期许。
“新鸟巢一代”敢想敢做,他们在用自己的志愿行动感染周围更多的人关注田径比赛。“田径在中国的关注度不够,这也是我们在田径项目上发展缓慢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刘雅文同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新鸟巢一代”的使命不仅仅在于志愿服务,更是要将田径的文化在中国普及,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到:田径那么美,一起来参与。
用热爱体育的心贴近体育
“因为喜欢体育!”谈及为什么参加田径世锦赛的志愿工作,很多同学毫不犹疑地回答。北京师范大学的梦婷在平日是个热衷跑步的女生,在本次世锦赛中她将负责赛前控制中心的检控工作。“希望能通过自己把田径的精彩带给更多人。”梦婷在当上志愿者后,这样的心愿逐渐增强。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多数分布在赛场一线,他们将把对体育浓厚的热爱融于志愿服务中。组长许慧敏在学校学习短跑项目,她认为世锦赛将进一步深化她对田径的认识。
用热爱体育的心贴近体育,这成了“新鸟巢一代”身上又一显著的特征。他们把对体育的感情与志愿服务的热情紧密结合,为群众呈现一个不一样的田径赛场,感受不一样的体育精神。
用专业的态度服务大众
“新鸟巢一代”也在积极担当责任,他们在志愿工作上体现出比以往更强的专业素质。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孔瑜已不止一次参加志愿活动了,她本身就是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员,丰富的工作经验让她在世锦赛训练中熬过了无数困难,并最终赢得了老师的认可。有的志愿者在距离运动员最近的地方提供服务,这是多数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尽管内心也有兴奋,但他们都自觉地收好手机,而是把服务放在首位。自2008年“鸟巢一代”志愿者亮相以来,七年间中国青年志愿者数量激增至4000万以上,90后大学生更是其中的庞大队伍。参与此次世锦赛的志愿者对于自身身份的认同感更强,他们坚定地用专业的态度服务大众,他们认为志愿不是一种任务,是自己对于生活的一种态度。
不同的年代,同一份志愿
许多人并不知道志愿者工作所要付出的艰辛。世锦赛筹备前期,每天中午十二点,大家在一起都自觉地降低音量,刚培训回来的志愿者直接趴在桌子上短暂地休息,等待他们的是下午新一轮的高强度培训。但即便如此,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他们都满血复活般地投身其中。年仅15岁的志愿者张锦麟说到:“虽然我还小,这次世锦赛只是作为社会志愿者在外围参加引导服务,一站就是4个小时,但我感觉还是很快乐,因为我知道,在未来的2022年冬奥会,我们将成为志愿者的主力军”。
如果北京用上一个七年,成长了“鸟巢一代”,而如今的“新鸟巢一代”用真实的自我去追求青春价值,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化,以多元务实的形式展现志愿的风采,这些都是正在崛起的“新鸟巢一代”身上显著独特的标签。憧憬下一个七年的2022,新的一代正展开翅膀,拥抱同样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