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纪实:听青年之声 建青年之家 圆青年之梦

发稿时间:2015-06-24 07:1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这是一场持久战,目标是直抵人心

  4月28日,这是一个让南开大学博士张洪涛非常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他作为系列动画短片《我和我的国家引擎》的供稿人,与其他80余位青年代表一起参加团中央机关的开放日活动,并在刚刚开通的“青年之声”平台上留言。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时间给他回复留言的,就是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

  张洪涛同学在留言中说: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特别幸运地赶上了全面深化改革、社会大发展的新时代,对国家发展充满信心,对“四个全面”建设进程中勇于担当、贡献自身力量、实现“中国梦”充满期待,但同时也有一些困难和困惑。我想问一下,在青年人成长发展、就业创业等方面,共青团组织能为我们提供哪些服务?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

  秦宜智同志不仅为张洪涛同学列举了具体的服务项目和途径,还详细介绍了新开通的“青年之声”平台。秦宜智同志指出,“青年之声”一方面是团中央联系青年的新媒体网络桥梁,另一方面也是青年的社交互动平台。他说:“我们要和全国青年朋友们一起努力,把共青团建设成为温暖的‘青年之家’。”

  紧随其后,团中央机关和直属单位、中国青年网和“青年之声”专家团队等各方面力量都参与到回复接办工作中来。团中央为此组建了专门协调机构,制定了答复工作流程,将回应青少年的提问列为各部门的日常工作内容和定期考核指标。中国青年网专门抽调40余名年轻编辑组成“团团哥”和“青青姐”团队,24小时轮流值班,不间断地整理、报送和答复网友的各种问题。

  “青年之声”是全体青年的平台,也是全团的“一盘棋”。

  目前,团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广东、重庆、四川等12个省(市)委也全面参与到青年之声的建设中来,全团努力撑起一片“公转”与“自转”并行的美丽星空,来覆盖和影响更多青年。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然而,青年的呼声,不仅渴望得到及时回应,更盼望有更为深入和持久的改变。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青年更需要的并不是一事一问式的咨询式服务,而是能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深入联系、实时互动的常态化服务。”“青年之声”运营中心负责人金锐这样表示,“坦诚地说,我们目前的回应服务能力确实还有不小的差距,但这已经成为我们正在加强的工作重点。”

  据他介绍,平台活跃度得到不断提升的同时,青年网友迅速出现了不满足于一般性政策解读、希望增强问题回答的针对性;不满足于一般性的沟通,希望能够进行实时的深度交流;不满足于互动停留在问答层面,希望能够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方面趋势。这些问题的出现,对“青年之声”的长远、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正如没有O2O的互联网必将落伍一样,缺少服务能力的“青年之声”是没有黏性、走不长远的。必须把提升服务作为平台建设的根本。基于这一战略考虑,“青年之声”发起成立了成长、创业、就业、健康、志愿、心理、国学、维权八大服务联盟和“青年之声”婚恋服务委员会、“青年之声”爱心传递专项基金,尝试用众筹盟动的理念,将这场持久战推向深远。

  “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主席王义军表示,已组织了116位专家学者,覆盖29个省市区的省级团委、团校和青少年研究机构,以及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等12个科研院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公安大学等25所高校,学科背景涉及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等,这些专家将为青少年成长提供及时权威的帮助。

  “青年之声”就业服务联盟主席王建华表示,针对平台反映出来的巨大的青年就业需求,将致力于推动国家人才网城市联合网络招聘平台与“青年之声”链接,共享招聘信息和简历信息,并辅之以人才测评、政策咨询、预约面试等服务,扩大公益招聘活动在广大高校毕业生中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促进供需信息对接匹配。此外,还将共同组织线下见面会、专场招聘会、大学生实习见习推荐会等。

  “青年之声”创业服务联盟主席陈宗表示,将邀请红杉资本、真格基金、IDG资本、创新工厂等知名投资机构,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雷军、徐小平、沈南鹏等知名投资人,发改委、科技部、农业部、工信部等相关政府部门,林毅夫、李稻葵、钱颖一、樊纲等专家学者,共同为推动青年创业搭建平台。

  “青年之声”健康服务联盟主席丁鹏表示,已经集结了不同专业的百名医学博士和主任、副主任医生,他们来自北京二十多家实力最强的三甲医院。为青少年提供包括与青春发育相关的内分泌专业、儿科学专业,以及青少年精神及心理障碍、情感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专业服务。此外,还可以借助移动医疗的手机端,利用医生的碎片时间及时回答青少年的健康问题。

  “青年之声”志愿服务联盟主席杨松表示,将依托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完善的组织体系,发挥现有的1000多个团体和个人会员,以及理论研究、文化宣传、权益保护、项目发展等7个专业委员会的优秀代表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吸纳拓展人才,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多样的智库平台,为做好服务青年、引领青年打造智力优势,做好人才储备。

  ……

  “青年之声”充分运用“众筹”模式挖掘社会资源,共建立八个服务联盟和一个专项服务委员会、一个专项基金。其中,有四个服务体系来自团中央本身,三个来自中央部委,两个来自社会团体,一个来自青年自组织,从而将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专业资源与网络资源有效结合起来。至此,由“听-答”向“听-答-办”乃至“听-答-办-再听-再办”的循环模式,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共青团互联网+的历史性选择

  零距离联系,交互式沟通,大数据运营。这是“青年之声”平台自成立之日起就明确的工作模式和发展方向。

  当前,互联网正在以崭新的方式重塑世界,互联网+的模式几乎可以连接一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谁洞悉了互联网的规律,谁掌握了互联网最前沿的技术,谁有效运用了互联网思维,谁就占领了领衔未来世界发展的先机。“青年之声”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只有主动适应这样的要求,才能真正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

  一是坚持用户至上。“青年之声”在上线运行的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共进行了10次迭代更新,从内容到载体不断贴近青年需求。通过12个入口,包括中国青年网和中国共青团网PC端、中国青年网移动版、中国青年网微博、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APP、中国青年手机报、共青团移动频道 、12355热线电话和邮箱,以及未来网和中青视讯主入口,使“青年之声”广大用户形成的良好用户体验。

  二是坚持大数据分析。“青年之声”大数据实验室配备专业舆情分析师,通过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不间断地收集和梳理青年信息,同时对各团省委报送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跟踪,动态分析其中反映的青少年情绪倾向和利益诉求,从中归纳总结不同青年群团的集中需求和重点问题,及时向有关方面提出工作建议和应对策略。

  三是坚持实时追踪。“青年之声”努力做到实时发现青年群体集中关注的热点话题,动态追踪青年在相关问题上的政治诉求和利益表达,分析发展趋势和潜在危险。从这一功能出发,既可以作为收集青年对有关重点问题反应的重要渠道,也可以依托平台直接面向青年网友开展问卷调查,作为向有关单位报送青年动态的数据参考。

  世界是平的,互联网+的世界更是如此。“青年之声”的建设,消弭了共青团与广大青年紧密联系的时空障碍,架起了一座不受阻碍的“时空桥梁”和“高速通道”。在互联网+的时代舞台上,共青团一定能够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准青年脉搏,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四个全面”波澜壮阔的建设进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刘洪侠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