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4日电(记者白梦帆 通讯员蔡劼璟)“青年之声”是全体青年的平台,也是全团的“一盘棋”。自开展青年之声以来,黄岩团区委不仅仅注重线上的青年之声,打造联系青年的新媒体桥梁,更加重视线下青年之声的开展,切实解决青年的困惑和困境,尤其是关注困境儿童的成长成才,把与困境儿童的沟通和帮扶成为常态化服务,使共青团成为温暖的“青年之家”。
一、高度重视,完善制度。
团区委从上到下高度重视困境儿童情况,成立了黄岩区困境儿童帮扶小组,由团区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具体由基层工作部负责落实。各直属团组织上报困境儿童名单及基本情况,交由团区委负责核查。
二、全面排摸,建立档案。
从年初起,由各直属团组织从辖区内、学校内进行困境特殊儿童排摸,做到底数清。帮扶工作小组到困境儿童家中实地考察,并为困境儿童建立数据库,定期进行随访记录。
三、积极落实,帮助到位。
单靠团委的单薄力量并不能完全解决全区困境儿童的问题,团区委通过整合资源,广泛的动员发动,逐一帮扶困境儿童。
一是捐资金。在我区,存在很大一部分的家庭贫困儿童,他们或是因为家处偏远西部山区、父母务农收入低,或是因为自身或者父母患病导致花费大。今年7月,从黄岩第二高级中学团委得知,有一名自幼患脑瘫的朱同学因医病花去家里全部积蓄,仍落下终身残疾的毛病,父亲于去年又不幸中风,而学生本人身残志坚,学习刻苦,想撑起整个家。为此,黄岩团区委为他发起《我想继续站立,我想撑起这个家》亲青筹项目,为他募集资金15000元,用于今年的药费、康复锻炼费用、学习和生活费用。
二是捐时间。陪伴是更珍贵的付出。有很大一部分的困境儿童,他们或是父母外出务工,或是家长无心陪伴其左右,导致他们心灵的封闭。团区委在捐资金的同时,更加注重捐时间,跟受助者之间越来越像朋友、家人、关系趋向平等。亲青筹项目发布后,团区委成立了由机关工作人员和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小分队。志愿者每星期到朱同学家中、学校寝室与他聊天,畅谈梦想,分享趣闻,陪他捏橡皮泥,陪他走操场,志愿者用“陪伴者”的身份消除了与朱同学之间的隔阂,渐渐打开了他的心扉。
三是捐服务。资金和时间固然重要,但帮助困境儿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团区委利用各基层团组织的触角,充分利用各界资源,为困境儿童提供服务。朱同学因残疾走路不便,经常摔伤腿,团区委通过卫计局团委联系了章再棣骨科医院,为朱同学进行受伤腿部骨头检查和治疗。为了减少残疾对生活学习的影响,团区委协调残联,组织青年志愿者带其到康复中心进行免费康复锻炼,帮助加快身体恢复,减轻家庭康复费用负担。同时,团区委为朱同学购置了橡皮泥等材料帮助灵活手指,使他在校学习时就能进行锻炼,做到学习锻炼两不误。通过黄岩第二高级中学团委联系了数学老师对朱同学进行课外薄弱课业辅导。
青年之声,更需要的并不是一事一问式的咨询式服务,而是能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深入联系,充分运用“众筹”模式挖掘社会资源,整合多样性的组织和资源,多维度的帮扶困境儿童,助圆青年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