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 张建伟 通讯员 田秀研)近年来,为适应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黄岛区实施了新型农村社区和农业产业园区共同建设、农村与产业一体发展的“两区共建”新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蓝莓、茶叶、食用菌、蔬菜、乡村旅游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与农村社区的融合发展。为此,团青岛市黄岛区委适应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基本工作思路,依托“两区共建”,探索实施农村“3个三”互动团建新模式,即创新农村团建格局强化三项基础,开辟“一中心两基地”建立三大阵地,明确农村共青团服务方向找准三大功能定位,真正使农村共青团做到有作为、有影响、有地位,实现了党政重视、村企支持、青年欢迎的新局面,切实激发了农村共青团工作活力。
立足实际、创新格局,夯实农村共青团工作的“三大基础”保障
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和农业产业园区的不断融合发展,原有的农村共青团组织格局已经无法很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少年的实际需要。为此,团区委从组织设置、队伍资源、制度保障等基础性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制约农村共青团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创新组织设置。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和农业产业园区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在团组织设置上按照“因地制宜、便于操作、优化结构”的基本原则,打破原有组织框架,对农村共青团组织进行重组再造,推行“社企共建、横向联合、纵向延伸”的团建工作新思路,即以社区为主导,社区内村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产业园区内的企业横向联合建立社区联合团总支,纵向对上隶属镇(街道)团委领导,对下设各村、企业团支部。在团干部的任命上按照“交叉任职、便于协调”的原则,社区联合团总支书记一般由镇(街道)团委副书记或社区优秀青年干部担任;同时,吸纳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企业青年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等担任联合团总支副书记或团委委员,并兼任各村、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团支部负责人进行重点培养,在推优入党、农村“两委”换届中予以重点考虑,使社区团委真正成为统筹产业发展、社区建设、青年服务的有效堡垒。
整合队伍资源。坚持抓骨干带整体、抓典型促全面,结合当前农村青年分布情况,由社区联合团总支牵头建立了“五支”队伍,即由社区联合团总支和各村、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团支部负责人组成的社区团组织领导队伍,负责社区共青团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服务,同时分工联系其他四支队伍;由社区青年干部、教师、医生、农村热心青年、企业青年职工组成的青年志愿者队伍,负责面向社区开展敬老爱幼、扶贫帮困、文明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由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五老”队伍,定期在社区开展关心青少年“老少共建”活动;由优秀少先队员组成“红领巾”文明新风宣传队,负责向家长宣传农村的文明新风,监督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等不文明现象;由驻社区和企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影响力的群众组成的青少年事务指导员队伍,以更强有力的力量促进社区青少年事务的顺利开展。
健全制度保障。积极破解农村共青团经费瓶颈,建立社区团建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向上级争取一部分、团区委支持一部分、镇党委投入一部分、社区各单位赞助一部分”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确保社区联合团总支每年至少10万元工作经费,保障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完善社区团建各项工作制度,制定《团(总)支部书记岗位职责》、《社区团的组织构架》、《社区团的组织生活制度》、《社区团员管理制度》、《社区团务管理制度》、《青年志愿者服务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通过制度上墙的方式,做到制度公开透明、执行规范有序,保障农村社区团的各项工作有序化、规范化、科学化运转。
着眼服务、开辟阵地,构建农村共青团工作的“三大平台”支撑
团属阵地是开展共青团活动的载体和前提。为此,我们依托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产业园区企业,着眼于“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服务产业园区振兴发展”,按照“社区与园区联建、青年与企业共赢”的原则,开辟“一中心两基地”三个农村团属活动阵地,切实强化了农村共青团活动的平台支撑。
建立社区青少年发展综合服务中心。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条件成熟的镇(街道)设立社区青少年发展综合服务中心。中心按照菜单式选择模式进行创建,各社区根据镇域实际、产业特色和青年需要,从“青春家园”、“梦想课堂”、“青年志愿服务代办站”、“青春驿站”、“快乐课堂”、“知心话吧”等不同功能中量身定制,选择组合出符合自身实际的社区青少年发展综合服务中心。其中,“青春家园”是通过“能量墙”的方式,用图片展示青年风采,传递青春正能量;“梦想课堂”是通过手工制作、就业创业技能、农林牧渔、网店创业等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社区青年志愿服务代办站是就家电维修、卫生清扫、心理关爱、扶弱助残以及社区居民需要帮助的其他事项等联系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青春驿站是为社区青少年免费提供图书音像资料借阅服务;“快乐课堂”是通过开办四点半和周末课堂,组织志愿者为新市民子女、需要看护的中小学生进行课业辅导和亲情陪护;“知心话吧”,主要是心理教师、大学生志愿者为社区青少年特别是“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提供情绪疏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