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7日电(通讯员王婷 易安晴)秦岭,对于中国地理来说是一个不可不提的名词:她是中国南北地域的分界线,亦是亚热带向温带气候过渡地区,中国自然地理南北气候分界点,同时也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处于这样神奇地理位置的秦岭蜿蜒逶迤、钟灵毓秀,位于众多自然保护区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行团队来到了陕西省周至县板房子镇红旗村——一个秦岭深处的人间秘境。这里空气清新、群山环绕、泉水潺潺、百花齐放,队员们仿若身临桃源,与秦岭的“甜蜜”情缘之旅也由此展开。
初见花间蕊 邻家蜂蝶飞
曾记,初次来到红旗村时,热情朴素的村民邀请队员们品尝自家养的中华蜂所酿的蜜。原始森林般的自然环境,孕育出最天然优质的百花蜜。但是,在这甜蜜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酸楚。深入调研后,团队发现红旗村地处秦岭腹地,交通不便、信号全无造成信息落后和发展落后,村民与外界沟通存在障碍,甚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很难满足。村里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年老体弱的村民在家,使得经济来源有限,而这主要经济来源便是蜂蜜。
耕耘树艺 谁晓农情蜜意
在这里,队员们发现当地蜂蜜质量虽高但却因无人知晓而堆积在家,发现村民因无力应对肆虐的病虫害而导致蜂蜜减产,发现村民因缺少交流导致不会引进新的养殖技术,发现蜂蜜最终以极低的价格卖给私人收购商……村民们辛苦劳作一年,结果确是入不敷出。村民紧皱的眉头和期盼的眼神,队员们都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这里需要援手!
此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行团队利用假期不断深入这个秦岭腹地的小山村,在广泛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用他们的能力为当地带去援助,希望能帮助这个美丽的村子变明媚,帮助这些艰苦朴素的村民变幸福。深一脚浅一脚,无数次地奔波在学校与大山之间,他们的汗水印在了秦岭之涧,四年深入调研换来“农情蜜意”的诞生。
秦岭深处来 百花汇百情
“开荒”初期,为了帮助当地养殖户解决中蜂养殖技术问题,团队多次邀请专业教授到红旗村讲解生产技术、发放病虫害防治药品。
然而,随着项目开展,他们逐渐意识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2014年初,团队开始积极开拓市场,在线上线下同时宣传、展开帮销;2014年末,团队联系多家蜂蜜企业对村里的蜂蜜进行合理收购;2015年初,团队邀请专家教授村民新的养蜂方式——巢蜜技术;2015年末,团队与优步西安合作让蜂蜜“上车”;2016年初,他们发起众筹来为村民添置养蜂相关设备。为进一步证明蜂蜜质量,他们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认证中心的支持和帮助下,对蜂蜜各项指标进行了量化质量检测;为了让产品更加有吸引力,他们开始设计独特的品牌、包装及联系包装厂商便于识别及农户蜂蜜的销售······
历时七年,看到大学生为村里带来的改变,村长丁广仁欣慰的说道:“这些大学生帮我们建立起了生产合作社,帮我们找到‘秦岭蜂韵’创始人张涛前来收购蜂蜜,这让许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逐渐意识到家乡沃土中所蕴含的发展潜力。”养蜂大户丁满全说:“近年来因为烂仔病造成蜂蜜大量减产,自己曾经尝试了很多方法还是无法解决,多亏了这些大学生帮我找来西农大魏永平教授,在教授的指导下,我的蜂蜜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孩子们帮了家里大忙了!”
目前,接受帮助的蜂农已有固定销路,保证了供求平衡,并有一部分常年在外打工者有意愿回村发展。
金凤玉露 胜却人间无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行团队,作为全球1600所创行高校学生团队之一,秉承用“企业家精神的实际行动,为社区做出积极改变”的理念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开展公益项目,发现可利用资源,帮助受众发展经济,改善生态环境。
这个始于一滴蜂蜜的项目,西农创行已经连续开展了三年,一路上团队成员代代相传的信念、村民内心坚定的信任、社会各界源源不断的帮助成为了支持一届一届队员们为之奋斗的不竭动力。未来,他们还将乘国家精准扶贫的东风,运用自己的学科知识,以实际行动积极承担起这份责任,继续致力于寻找合适运输途径、增强村民创业意识、开拓新的经济增加点等方面,帮助红旗村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助力。
团队负责人易安晴在一次交流中谈到:“虽然我们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都有限,但是我们也想利用我们的知识和力量,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未来,我们仍然会坚持‘用企业家的精神践行公益’的理念,帮助村民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打开销售渠道,共同携手,编织红旗村村民的‘幸福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未来,这群辛勤的“小蜜蜂”还会酿造出更加甜美的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