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2日电(记者 张建伟 通讯员 成君央)去年以来,中南大学团委响应党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准确把脉新常态下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问题、新需求,积极发挥高校共青团在组织动员、资源整合、载体搭建、氛围营造等方面的工作优势,狠抓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通过打造创业意识激发、创业能力提升、创业资源整合、创业文化培育的“四维空间”,助燃全校学生创新创业梦想。
打造创业意识的激发空间,让创业梦“热起来”
一是举办创业讲堂点燃创业梦想。邀请以知名校友为主体的成功企业家、经济管理专家、职业经理人、创业投资家等人员定期来校作报告,形成“一季一讲堂、一月一报告、两周一讲座”的长效机制,分享创业经历,传递创新理念,传播创业知识,激发学生创业梦想。二是选树创业典型强化榜样引领。近年来,学校团委通过各类比赛、项目指导,发掘、培养了一大批创业典型,如“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刘子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李海星、“中国大学生创业先锋年度人物”郭彦蕊、“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耿占吉等。通过创业典型报告会、创业榜样“微访谈”、创业先锋配对指导等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创业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成立创业协会推动平台培育。2014年,成立直属于校团委、由校团委分管副书记直接指导的大学生创业协会,对全校33个创新创业类社团(协会)进行全面整合优化,通过加强资金场地保障和业务指导,培育和壮大了一大批社团,搭建了大学生创业积极分子自主、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良好平台,进一步浓厚了校园创业氛围。此外,积极开展校内就业创业的阵地建设,鼓励基层团组织根据社团、学院特色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多角度、多层次支持引导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之路上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打造创业能力的提升空间,让创业者“强起来”
一是优化整合创业导师团。建立由知名专家、成功企业家组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专家库”,为创业项目提供“一对一”陪伴式辅导,以满足大学生创业技能需求和创业服务需求。同时,为确保指导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建立创业导师动态管理的年度评议机制。二是构建三级创业教育体系。面向全校开设创业培训课程,从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到创业风投答辩的培训,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各二级团组织配备本科生、研究生创业教育专干、教师,负责开展具有学院特色的创业教育工作;在学生团支部设立学生创业教育委员,负责组织具有班级特色的创业实践活动。三是组织各类科技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举办中南大学“升华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从赛前培训、赛中指导、赛后跟踪帮扶等环节建立全方位竞赛服务体系,并选送优秀项目和作品参加全国“创青春”“挑战杯”大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优,以赛促创,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打造创业资源的整合空间,让创业路“顺起来”
一是设立大学生创业校友助力基金。在全国高校首开先河,采用“众筹”和“接力赞助”的形式筹建大学生创业校友助力基金。基金由校友无偿捐助,每年筹集20万元以上,用于资助学校各类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和优秀项目,通过“大面积撒网”的普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基金的受助者,纷纷以回馈社会、回馈母校为目标,待创业成功后,将成为“接力奉献爱心,传递创业信心,反哺助力基金”的主力军。同时,专门设立基金管理委员会,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名誉主任,校党委分管副书记担任主任,强化领导,精心组织,严格基金的管理和使用。二是定期组织创业项目对接会。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可操作性强的学生创业项目牵线搭桥,定期举办与以校友助力基金捐赠者为主体的校友资源项目对接会,形成校友投资在校大学生优秀项目的帮扶模式,鼓励好的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落地、实际运营。如成功推助学校大三学生研制的自主续航无人侦察机项目获校友1.2亿元意向投资。三是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启航行动”。通过对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立项,在资金支持、技术指导、政策对接等环节给予专门扶持,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一站式、零距离”服务。
打造创业文化的培育空间,让创业风“火起来”
一是举办“互联网+”创业系列沙龙。顺应“互联网+”趋势,以学生创业先锋、创业积极分子为主体,邀请学校创业校友和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定期交流研讨,从理论视角和实践经验两方面探讨互联网创业话题,打造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库。二是开展“创业梦想与实践之路”两岸大学生交流研习营。举办以创业为主题的海峡两岸大学生交流活动,加强两岸大学在创业文化培育方面的沟通和交流,推动学校创业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开拓学生创新创业视野。三是筹办“创业青春汇”湖南省首届大学生创业真人赛。活动以创业励志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创业文化营造为目的、以创业精神展示为核心,设置风采展示、实战任务演练、人物访谈、创业话题激辩、精英企业家分享等多个比赛环节,创新比赛机制和形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创业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