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湖南科技大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种文化”志愿服务

发稿时间:2014-07-23 16:2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23日电(记者 张建伟 通讯员 成君央)“同学们,这是我们最后一次给大家上课了!”近日,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种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义务支教组按时来到攸县石羊塘镇高桥文化活动中心,准备第6天的爱心支教活动,这也是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天。

  7门课程、36课时、86名学生……爱心支教组的7名志愿者在6天的时间里展现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虽然很累,但是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志愿者曾潇潇说,她认为最大收获的是享受那段教学相长的过程。 

  下午,一场筹备了6天的文艺汇演如期在高桥文化活动中心举行,节目顺序由低年级向高年级逐一展开,节目形式是平日里支教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充满活力的“爱的抱抱”舞蹈活力开场,手语表演《感恩的心》温情上演,一句“夏老师、杨老师,你们辛苦了!”表达孩子们对高桥文化活动中心辛勤工作的老师们的感恩,而感恩教育一直是本次支教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随后,志愿者们把自己准备的和七彩虹宏威基金赞助的奖品奖励在本次活动表现优秀的学生,之后,志愿者与所有学生共同在“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高桥文化中心爱心支教纪念墙”上按下多彩的手印并合影留念,这为本次“三下乡”爱心支教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夏老师,您能谈谈对现代诗的看法吗?”、“夏老师,您认为非文学专业学生应该读哪些书呢?”晚上,夏昭炎教授夫妇到志愿者们的住处与全体志愿者告别,在告别会上志愿者们不忘请教夏教授一些文学问题。“夏老师知识渊博,很有才识,他的回答让我觉得文学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过程,需要不断去探索。”志愿者张臻说。最后,夏教授强调只有知识和生命是别人无法剥夺的,鼓励志愿者们要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奉献社会。 

  与此同时,志愿服务团队其他小组的活动也进入最后的总结阶段。义务维修组对所有维修物品进行清点与归还,小组4人在6天先后共维修电器308件。调研实践组采用问卷与访谈法对石羊塘镇的323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先后共收回有限问卷295份,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新闻报道组先后共撰写新闻稿件7篇,微信、腾讯空间专题推送消息4期,微博实时更新132条。

  7月13日早上8点半,服务团队一行30人踏上返校的旅途,夏昭炎教授夫妇到场为志愿者们送行,为8天的“三下乡”之行画上圆满的句号。至此,学校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种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圆满结束。 

  据悉,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种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由校团委组织宣传部部长张本青带队,在校团委的积极组织与领导下,以传递夏昭炎教授爱心榜样力量,助力新农村文化梦想为主题,开展爱心支教、义务维修、科技支农、敬老爱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主要服务内容,为期8天。

  本次实践活动得到省、市级等多家媒体以及县级领导的广泛关注。迄今为止受到湖南教育网、红网、湘潭青年网、湖南青春975电台、湘潭1065电台等官方媒体报道,株洲政府门户网、攸县电视台“情满夕阳”栏目组、攸县新闻、攸县公众信息网先后跟踪报道。

责任编辑:张建伟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