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10日电(记者马云飞 通讯员王静)团宁波市委根据团省委决策部署,结合宁波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宁波共青团自身实际,以“双网互动”团建工作为统揽,在城市街道积极探索开展区域化团建工作,通过“狠抓覆盖、力促活跃、深化机制”三项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做法如下:
一、狠抓组织建设,用好多条路径,着力破解城市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组织覆盖难题。一是抓点扩覆盖。实施宁波市两新组织团建“生命力工程”,通过打造“网格化凝聚、梯队式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引擎”,有效实现了两新组织团建“量质并举”的发展目标。截止目前,全市共累计单建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6542家。通过楼宇建团、商圈建团、市场建团、园区建团、片区建团、行业建团、产业链建团、项目建团、自组织建团等十种建团模式开展非社区团组织建设。截止目前,宁波城市街道范围内已建立非社区团组织2805个。二是联面促活跃。在街道层面,按照“N+1”的模式,组建以街道团工委为核心的共建委员会。其中,“N”代表若干个已经建立团组织的成员单位,“1”代表综合团支部。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具备建团条件或者暂时无法独立建团的情况,在街道区域内设立流动团员联系站(点)。目前全市64个街道都建立了街道区域共建委员会。三是细化网格求实效。结合城区人口密集的特点,以居住社区(或街区)的所辖范围为基本单元进行团建网格划分,推动小区域内的组织整体覆盖和力量整合、资源共享。在青年密度大、资源丰富的社区(街区)和园区、商圈、楼宇等功能型社区中,根据工作需要再细分网格,推动管理与服务的精细化。截止目前,全市街道共划分网格605个。
二、力促工作活跃,发挥枢纽作用,着力破解城市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资源整合难题。一是强化工作品牌塑造,注重“项目带动”。在街道或社区建设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推出“宁波青年职业见习直通车计划”,为青年按需提供政策引导、创业培训、就业见习等服务。近三年来,城区范围已经累计发放青年创业贷款105780万元,开展各类培训123036人次。组建“美丽佳缘”青年婚恋交友联盟,自去年以来以区域联动的形式举办千人相亲会、单身青年羽毛球交友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10余场。二是强化工作力量配备,注重“组织推动”。采取“编制内与编制外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调整、增配团工委副书记和委员。2011年以来,全市街道共新选配编制外团干部601人,平均年龄28.7岁,所有街道团工委班子都达到了至少9名专兼职团干部的配置标准。同时,注重发挥区域内团员青年的主体作用,在街道层面组建“青少年专业服务队”,送服务到社区;在网格内组建“青少年日常管理服务团队”,常态化联系团员青年。目前,全市城区范围已建立青少年专业服务队422支,网格服务队979支。三是强化活动阵地拓展,注重“虚实互动”。加强城市青年中心建设,吸收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等新生力量加入理事会,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整合志愿者服务中心、青年事务发展中心等实体阵地资源,打造新时期综合性青少年事务服务平台。目前,全市各街道、社区共建成城市青年中心57家,涌现出了奉化青春汇、江北亲青汇、海曙青春驿站等一大批优秀实体阵地。同时,开展“宁波共青团智慧团建平台”建设工作,将全市城区范围605个网格映射到互联网上,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积极依托微博、微信、QQ群等网络活动阵地,构建“网上提议集聚——网下开展活动”、“网上虚拟召集——网下实体执行”等活动模式,开展“宅出去”、“指尖赏”等网络活动项目,进一步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力。目前全市共开通共青团微博693个,粉丝达76.16万余人,建立微信群587个。
三、完善工作机制,注重长效建设,实现城市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坚持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主动将城市街道团建工作纳入市委组织部党建年度考核内容。加大城市街道范围内党建网格和社会管理网格的团建力度。落实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相关任务,目前已经确保全市所有街道共青团年度工作经费单独列入同级预算2万元以上。二是完善工作协同机制。建立共建委员会与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等领域团组织的工作协同机制,明确共建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区域内各类团组织在区域化团建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将“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内容纳入城市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范畴,实现区域内工作联动。三是强化考核激励机制。在街道层面,持续开展宁波共青团示范街道创建工作,2013年全市共创建共青团示范街道55家,创建达标率达到86%;在社区层面,开展星级团支部(总支)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共评出第一批5星级团支部(总支)38家,4星级团支部(总支)35家。同时,将参与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纳入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青年文明号等评选表彰,增强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