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昊在黑龙江调研共青团工作时强调
各地团组织要切实把乡镇实体化
“大团委”建设工作领会好部署好落实好
10月15日至17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到黑龙江调研共青团工作。陆昊强调,全团要准确领会团中央关于建设乡镇实体化“大团委”的思考和部署,结合各地实际把这项工作把握好、部署好、落实好,充分发挥乡镇团委面向基层的“桥头堡”作用,以对农村青年更广泛的覆盖,以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工作的更大活力,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
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社会怎样使青年聚集,就用怎样的方式建立团组织
如何推进各地团组织落实好团中央提出的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的思考和部署,是陆昊这次调研的主题。在调研过程中,陆昊先后视察了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富路镇团委、大岗子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团支部、大庆市林甸县林甸镇团委、北国温泉休闲旅游度假有限公司团总支等基层团组织,并且与所到之处及周边乡镇的团干部进行了座谈,重点了解各级团组织在10月9日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如何结合实际来领会、部署和落实有关工作。
为了使基层团干部更好地领会乡镇实体化“大团委”,陆昊耐心地解释。他说,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努力,但农村基层共青团工作一直是相对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过去一提到农村团建,大家首先会想到加强村。这对不对?对,但是不够。因为我们没能真正搞清楚“农村青年到底在哪里、农村青年怎么流动、怎样才能把农村青年真正组织起来”这三个关键性问题,没能真正找到应对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对农村共青团工作提出重大挑战的有效路径。
陆昊向大家介绍了团中央在全国选取7个县开展全样本调查的情况,说明留在农村的青年仅有20%多在村里,将近70%分布在“村外镇内”。
他说,现在农村青年的社会性更多地与其职业生涯联系在一起,不少农村青年白天工作在镇区,晚上休息在村里。那么,基层团建的“两大原则”必须坚持,即: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社会怎样使青年聚集,就用怎样的方式建立团组织。同时,还要不拘泥于省、市、县、乡、村的行政化格局建立团组织。
在谈到建设乡镇实体化“大团委”思路形成的源头时,陆昊说,党中央书记处要求我们把共青团面向基层的“桥头堡”从县一级推进到乡镇、街道一级。我们考虑,联系青年,归根结底要靠人,要靠组织载体。在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基础上,针对农村青年在“村外镇内”聚集的特点,我们于是决定要搞“大团委”,这是相对于过去只有下属村级团组织的乡镇团委而言的。现在的农村在一定意义上已经不完全是传统的行政村、自然村,而是行政村、自然村与镇区的结合。与此相适应,乡镇团委不应再是一个简单的领导层级,除了有下属村团组织以外,还要建大量的直属团组织,直接联系镇区内的农村青年。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要结合不少农村基层党政领导同志提出的“人向城镇集中,劳动力向合作组织集中,乡镇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新特征,寻找共青团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
在听到黑龙江各级团组织对于“大团委”建设的部署符合团中央总体要求并考虑了黑龙江的特点时,陆昊给予充分肯定,并再次强调了建设镇区内基层团组织两条路径。他说,一是要依托区域聚集载体,如商业街区、工业园区等;二是要依托功能性聚集载体,比如农村专业合作社、大学生村官组织、文体兴趣组织等。目标是半年时间平均1个乡镇团委成员新建两个直属团组织,全国将新建60万个基层团组织,超过目前全部行政村团支部的总和,这将极大地拓宽对农村青年的联系路径。他强调,在工作推进中,要格外重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因为它代表着农村新型生产方式的发展方向,它的功能与农村青年追求致富的目标相一致,能够同时满足致富和聚集人两种功能。
陆昊特别赞许了富路镇团委准备今年底提前完成任务的热情和干劲儿,同时也深刻指出了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可能面临的困难。他说,最重要的困难和挑战有两条,大家要认识清楚:第一,如何赢得青年对共青团内心的理解和认可。我们不是为了建组织而建组织,组织建起来后,是为了履行好党交给我们的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四项基本职能,是为党的事业、为了青年的需要。第二,如何让新建的组织活起来。对于这个挑战,要认识到开展什么活动是关键。主要可以搞文体类、公益类、技能培训类,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搞就业创业类的活动。
最后,陆昊强调了四句话:第一,把乡镇团委建设成为由众多直属团组织构成的实体化“大团委”。第二,平均一名乡镇团委成员新建两个直属团组织。第三,整体推、集中推。第四,为每个乡镇团委一年两万元工作经费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