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北工大支教团:志愿服务坚持在需要与给予的路上

发稿时间:2015-06-25 18:4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薪火相传:唱响”长大后,成了你“的旋律

  与其他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不同,严海丽是一个地道的青海姑娘。源于高中时北大支教团对她的启蒙,7年后,严海丽选择像当年教她的支教老师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给更多人以影响和改变。

  第一个学期的期中考试之后,严海丽遇到了这样一名学生:上课睡觉、不交作业、没有一丝学习热情。“老师……过了这周我就不念了,我考得很差,爸爸让我去打工。”找到学生时,她得到了这样的回答,严海丽明白,原本就没有学习动力的孩子,听到爸爸对他的放弃,一定是更加失落而毫无信心的。“不念了?你才16岁,再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吧。”试着给出这样的建议,严海丽和学生达成了一月之约。在这一个月里,她从各个方面辅导和督促学生的学习。而学生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欣然接受了。

  严海丽在为学生授课。蔡娇娇 供图

  一个月之后,这名学生得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摆脱了班级倒数十名,重拾自信地回到了课堂。谈及这些,严海丽觉得自己当老师很幸福,很有成就感,话语中充满了力量:“每次看到还坐在教室里继续学业的学生,我都能感受到一种莫大的宽慰和鼓励。”或许正是因为有过经历与收获,她更愿意倾其所有去影响她的学生。爱无言,却在一批又一批的支教志愿者中得以轮转和传递。

  支教的岁月无声流淌,也考验着这些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志愿者们在困难面前勇于担当、无悔付出,也让他们思考爱、懂得爱、学会爱、收获爱。

  “老师,您的手是被冻坏了吗?”前来答疑的学生看着周梓耘僵直乌紫的手指,心疼地问道。“没事儿的。”周梓耘低语浅笑。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大多是在“蜜罐”里长大的独生子女,这是他们第一次离家、第一次出远门。

  回忆到自己的支教时光,漫长的冬天是最让周梓耘难以忘记的,因为支教地办公室里没有暖气,给学生解答完问题后,周梓耘往右手上贴了个创口贴,又开始伏案备课了。就在那个周末,周梓耘收到了意外的礼物。“我看到办公桌上摆着一盒冻疮膏,还有一袋像草一样的土方,都是学生带来的。虽然很多孩子家里条件都不算好,但是他们特别懂事、特别善良,这是支教生活中最珍贵的礼物。”周梓耘告诉记者。

  “我学会了独立。”谈起支教带来的改变,支教团成员刘博洋一脸骄傲。这个曾经从来没有手洗过袜子的北京大男孩儿,如今已是精通生活“十八般武艺”的达人了。“支教这段经历和伙伴们之间的情意,是我青春岁月里最宝贵的财富。前段时间北工大领导来慰问我们,父母般慈爱的目光让我们坚强了很久的心一下子变得温暖和脆弱。”

  “尽管一切并非一帆风顺,然而我们得到了历练、收获了成长,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学生的眼睛中看到了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刘博洋说。

  “心和脚,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我相信,除了我们正在路上的支教人,还有更多人有一颗热忱的支教心。”

  “我坚信,梦想不会因为土壤的贫瘠而停止生长。志愿服务,不为功利,不为成就,只为一步步靠近阳光,把心照亮。”

  ……

  因志而行,因愿而动,把志愿服务从冲动和理想变为一种生活方式,用点滴付出筑梦广袤西部的贫困学生,正在成为北京工业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8名成员的共同心声。

责任编辑:李延兵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