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机构设置运行,坚决去除“行政化”倾向。针对中央巡视组指出的“团组织架构高度层级化,无法覆盖新青年群体”“存在用召开会议动员青年、用行政命令下达任务”等问题,一是根据青年群体新变化优化改革机关机构设置。二是探索团中央机关新的运行机制,更多通过“青年之声”平台、“智慧团建”系统建设、QQ群、微信群等方式,建立扁平化工作机制,组织活动请青年一起设计、部署任务请青年一起参与、表彰先进请青年一起评议,把工作对象转变为工作力量。建立项目化工作机制,组建由专职、挂职、兼职干部组成的若干项目工作组,在书记处领导下分别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三是严格精简文件会议,实施发文核发前置,力争2016年团中央机关发文数量减少40%。聚焦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克服“四个化”问题,按照共青团深化改革重点方向和“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将考核项目精简为6项,减少数字化考核指标,严控台账报表及其指标数量。严格通过会议预算制度来控制会议数量,取消共青团各战线2016年年度工作会议。
——更加广泛代表青年,坚决去除“贵族化”倾向。针对团干部、青联委员中“重精英、轻草根,代表性不足、覆盖面不广”等问题,一是建立符合群团组织特点的团干部选拔、使用和管理机制,提高团组织的常委、委员、代表中基层一线人员比例,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团干部队伍,挂职、兼职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选任,不完全对应行政级别。实行“减上补下”,团中央机关精简行政编制,充实部分县级团委和直接服务青年的工作领域。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打破年龄、学历、身份、职级、职业限制,从各行各业、基层一线不拘一格选拔团干部。二是优化青联委员产生方式和结构比例,制定《青联改革方案》《青联组织办法》,推动各级青联大幅提高来自基本群众的优秀代表比例,积极稳妥吸纳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网络意见人士、新媒体从业者、自由职业者、留学归国青年等新兴青年群体的代表。目前全国青联委员中,基层一线优秀青年代表比例大幅提升,1名工人、1名农民当选副主席,同时党政干部、企业负责人和演艺人员比例大幅降低;青年社会组织成员比例提高到4.8%。至2020年底前,各级青联委员会及常务委员会中除工农业和商业服务业一线劳动者之外,其他来自基层和一线的委员比例达到70%以上。三是推动学联组织和少先队组织改革,在全国学联代表中首次特邀普通学生代表,增加少数民族和留学生组织代表名额,首次吸收中学、中职、高职、民办高校代表进入主席团,全国学联委员会新设5个专门工作委员会,扩大联系服务群体覆盖。在第七次全国少代会代表中,少先队员代表达51.1%,1名基层辅导员和1名小学校长当选全国少工委兼职副主任。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决去除“娱乐化”倾向。针对“有的团组织在活动中迎合青年多、引领青年少,思想工作没有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的问题,坚决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一是探索建立共青团重点工作思想政治引领评价机制,推动各战线在工作项目中融入思想性,为各战线重点工作提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支持。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广泛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组织好团中央书记处集体学习,开展“我的中国梦”“与信仰对话”“与人生对话”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推进核心价值观军地共建共育工作,深入开展青少年“严实”品德教育。三是面向青年推动党的科学理论大众化、具象化,建设好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积极创作推广《跟总书记学》《青年网络公开课》,编发“团青学习汇”理论学习微信,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四是改进典型评选和宣传,创新改进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青年文明号、中国青年创业奖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以面对面分享交流方式,持续开展“分享团走基层”活动。五是推出富有感染力的文化产品和教育实践活动,制作传播《中国好青年》《青春25小时》青年风采系列等文化产品,深入开展“诵经典·讲礼仪·传美德”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大中小学生国学系列活动、“向上向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等文化教育活动。六是深入开展共青团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深化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和“青年好声音”网络文化行动;强化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建设,发挥好中国青年网络智库作用;推进互联网企业团建工作。七是完善共青团、少先队仪式体系,集中推动全国中学入团仪式开展,强化少先队仪式教育,加强团队衔接,抓好团前教育。同时,切实做好服务青少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寓引导于服务,以扎实的服务和维权增进思想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2.以加强“制度补位、制度执行”为关键点,切实解决“党建工作薄弱”问题。团中央书记处深刻感到,党建工作薄弱,核心问题是制度规定有漏洞、制度执行不严格。制度管长远、管根本,是党建工作抓长抓实的保证。改进团中央直属机关党建工作,关键就是要抓住制度这个“牛鼻子”,健全完善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来抓落实。
——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团中央书记处充分领会贯彻“抓党建是最大政绩”这一要求,带头想党建、抓党建,通过大幅提升研究党建工作的次数和频率传递鲜明导向。成立团中央直属机关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两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推动工作落实,又专门召开直属机关党的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明确党的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路和措施,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制定《团中央直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试行)》,明确团中央书记处、机关党委和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责任。进一步明确书记处每半年至少听取1次党建工作汇报、专题研究1次党建工作,经常性研究有关党建工作议题。书记处同志每半年至少研究1次分管部门、单位的党建工作、参加1次分管部门、单位的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机关党委、各单位党组织和分管领导落实具体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从严从实推进直属机关党建工作。机关各部门党支部书记由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从严从实落实管党治党责任。重新确立和加强各单位党委领导体制,撤销清理19家直属单位党组,明确党政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及运行机制,强化对直属机关一把手落实“一岗双责”的监督执纪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