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徐勃

发稿时间:2015-03-18 10:3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徐勃事迹材料

  徐勃,男,1986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清华大学法学院硕士毕业生,江西上饶人,永吉县中新食品区对新合作办副主任。

  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被选调到吉林省省直机关工作,本人主动提出“坚决要求下基层”,扎根基层从事农村工作。先后担任永吉县岔路河镇下坎村副书记、镇长助理、镇党委副书记、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投融资公司副总经理、中新食品区经合局负责人、中新食品区对新合作办副主任(主持工作)。2012年,作为清华大学扎根农村的优秀毕业生典型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曾荣获清华大学优秀研究生共产党员、清华大学基层工作奖、清华大学涌金工作奖、清华大学廖凯原励业奖、全国第五届“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一、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群众称他为“我们的小书记”

  徐勃在岔路河镇担任下坎村村支部副书记期间,在村干部和村民的支持下,结合村里面的实际情况,发起成立了“福星农机合作社”,积极为合作社争取资金扶持和农机购置补贴;扶持村里面的芦笋合作社,积极壮大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3公顷扩大到35公顷,并且通过扩大村集体收入的方式,积极扩大村集体芦笋种植面积,获得了市委组织部和县委组织部的专项扶持资金50万元;结合村里辣椒产业发展需求,积极谋划,为村里筹建了30万元的冷冻保鲜库,帮助村里辣椒产业大户协调晾晒辣椒丝的场地;后来结合村里老百姓的强烈需求,为村里筹集到了15万元,建设下坎村农民文化多功能活动室,通过县文广新局给周边的八里村、西高家村等6个村筹集到近5万元的服装、音箱等物品;在村里土地流转工作中,徐勃积极协助村书记将全村320公顷水田地全部一次性流转给深圳宝能集团,价格达到13000元一公顷,远远高于以前村民散包出去的7000元-9000元一公顷,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村民,大家都喜欢喊他为“我们的小书记”。

  在担任岔路河镇党委副书记期间,徐勃分管岔路河的群众文化事业,他组织各个文化活动团体,掀起了岔路河文化活动的热潮,真正担当起来建设和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责任,组织农家大院的农民朋友们两次参加县里组织的农家乐活动,两次获得“最佳组织奖”和“文化大院一等奖”,彻底改变了岔路河镇文化事业的局面,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戴,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我们的小徐勃”。徐勃在正式到岔路河镇工作之前,就曾三次自费来到岔路河进行实地考察,他深入基层,去找那些基础群众,谈心聊天,使他对岔路河有一个清楚认识,也坚定了他来基层工作的决心。记得他来报到的那天,行囊刚放下,他就迫不及待来到了群众中间,他不是等工作,而是争工作,经过半年多深入基层的调研,他撰写了4万多字的“岔路河生态经济文化可行性报告”,作为岔路河镇生态、文化、经济发展的蓝图样本,指导着岔路河镇的文化事业发展。

  二、爱岗敬业、致力创新、探索出了农村文化发展的新模式

  现有的农村文化大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雏形和架构,下一步需要再上一个台阶,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提满足并提升农民朋友的文化生活品质。这一题目被徐勃巧妙破题,在当地干部群众的支持下,他首次将高校社团模式创新性的引入到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建设中,非常契合农民自由的天性和自觉的娱乐追求,这种创新思路,让农村文化建设峰回路转,别有洞天,取得了极为突出的实际成绩,这种创新性的文化发展模式,成为省委党校研究的课题,成为国家级社科类课题调研的对象,这种创新性的模式在吉林省2013年100个先进文化集体评选中,排在第一位,后来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的推荐下,获得由中宣部、文化部和国家广电总局评选颁发的国家级大奖--“全国第五届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这是省内唯一一家文化大院获得此殊荣,是文化系统的最高荣誉。

  2012年11月18日,在徐勃的倡导下,经县民政局批准,联合会正式成立,其下包括38个社团,每个社团以原来依托村里的农村文化大院进行活动的兴趣协会为基础,包括文化体育、民族歌舞艺术、教育、兴趣爱好者、慈善公益、科技发明创业等6大类,共有登记在册文化志愿者有1200多人。徐勃深入到每一个社团,参与帮助每个社团推选出各自的会长、副会长等强有力的班子。他又亲自发起筹建社团联合会,一一拜访那些群众认可度高的老干部、老校长、老党员、年轻干部、年轻老师、年轻党员,并且说服他们11人,全部加入社联的理事会。联合会是大院的管理机构,统筹大院38个社团的所有日常事务。同时,将党的支部建在了社团上,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党对文化事业发展方向的领导。

  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当中去做组织工作,徐勃最终将各个社团的会长、副会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大家有了一种责任感和归属感,因此更加主动地去管理、去组织、去排忧解难、去深入村社发展分支队伍,从而让各个社团保持了不断发展的态势,更好地去传播正能量,移风易俗。这种创新性的农村文化发展模式,使得原本粗放发展、自身自灭的文化发展走上了一条可持续性的社会新型管理模式,极大的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且通过农民群众的“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运营”,引领一种农民文化发展的新方向,不仅提升基层文化“造血”能力,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有效跨越,而且服务于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促进了岔路河地区文化艺术的科学持续发展,实现了基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热爱工作,在工作中与群众交朋友

  徐勃来到岔路河,生活上有诸多不便,但是他有一个刻苦的精神,社联有一个爱心志愿者团队,他积极参入里边的活动,由于刚参加工作,经济也不充裕,但他也经常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救济特别困难的群众,曾经参与发起给一个残疾困难户捐款建造一所建议的房屋。社联内有一位骨干是老同志,曾从事过多年文化工作,现在他虽然已退下岗位,但仍在为群众文化孜孜不倦。他喜欢徒步运动,徐勃看到他穿一双简朴的鞋,经常磨脚,很不适应,就到商店为他买了一双200多元的旅游鞋,让这位老同志感激涕零。社联成员李明金患病住院,他亲自去医院探望。徐勃尊重老同志,关爱老同志,今年春节,他挨家慰问社联的老同志,他带去党和政府对老同志关心和爱护,也激励这些老同志发挥余热,老骥伏枥。社联成员王崇先已70多岁,身患多病,自打在徐勃组织的社联参与活动,精神好了,心情敞亮了,身体也健康了。 徐勃为了整合社团,建立联合会到处奔波,仅三个月的功夫,徐勃的脸晒黑了,也消瘦了,他成天想的是群众文化,筹划的是把各个社团组织起来,有时候为了工作他彻夜不眠废寝忘食,有时候别人推荐的文化骨干,他就是贪黑起早也要把他找到,编辑文学刊物,他多方收集材料,修改稿件,为了把一件事办好,他无论遇到多大周折,都认认真真去做好。社联成立了,人多了,联系广了,他也是更忙了,有时候他曾一天接过50多个电话,都是社联成员找他说事的。社联组织的庆十八大演出,聚拢全镇38个团队,表演了歌舞、表演唱、三句半、大合唱等30多个节目,得到了县委领导的高度赞赏,也是岔路河历史上最为隆重的一次大型文艺活动。演出过后,徐勃又逐渐胖了,因为他看到了岔路河文化的曙光,他看到了自己工作的结晶,喜悦心情油然而生。在这个工作中,他与群众接下来深入的友谊,交下了很多很多的农民朋友。


责任编辑:连李生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