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吉林是大米、玉米之乡,煮出来白花花的大米饭散发着喷喷香的热气。秋收的时候还能吃上又甜又嫩的玉米。
吉林的菜肴比较符合大众口味,主要有三大特点:油大、盐多、菜码大。
东北人口味重,基本上每道菜都咸味都比较重,不过少吃菜多吃饭也算平衡了,有些炒菜、煎炸食品几乎是油泡出来的。炖菜更是一大盆儿上来,所以在这点菜,一定要注意节约,避免浪费。
炝拌菜、家常凉菜、酱沾菜,则是典型的吉林农家菜肴,只用新鲜的黄瓜、萝卜、凉粉等配上不同的调料,做法简单,味道却很新鲜。
吉林民族风味的食品也很多,如满族的八大碗。而朝鲜族冷面、辣白菜等,喜欢酸辣口味的朋友可要过把瘾了。不过最好去那种朝族饭馆或专门的冷面馆,才能尝到比较正宗的冷面。
人文风情
东北大秧歌
流行在吉林的秧歌,是一种舞蹈、歌唱、戏剧三者综合,以舞为主的民间艺术。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地秧歌、高跷秧歌、寸子秧歌以及抬杆、背杆、橛杆等多种表现形式。通常还把耍龙灯、舞狮子、跑旱船、推车、打霸王鞭等民间舞蹈结合在一起。
地秧歌是几种秧歌中最为普及、最灵活的一种。关于吉林地秧歌的渊源,有几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元朝忽必烈称帝建立大元帝国之后,把百姓每五十户编成一队,派一个元兵看管。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元兵为了防止百姓们聚众谋反,就把各户男子集合起来,由他领队唱唱跳跳。后来这一活动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流传下来,演变成今天的秧歌。这一说法的依据是,吉林传统地秧歌中有“老挞”(指元兵)这个人物,并且是秧歌队的领头和指挥。
踩高跷
踩高跷是我国各地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是春节、元宵节、庙会等传统节日里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吉林地区也很盛行。流行于我们吉林地区的高跷内容较为丰富,传统高跷扮演的人物有头跷(武扮公子)、二跷(武扮旦角)、渔、樵、耕、读、青蛇、白蛇、许仙及一般的上装(女角),下装(男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