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石帮

发稿时间:2015-03-19 15:2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一名大学生志愿者"背篼干部"


        石帮,黔南三都人,2010年7月毕业于贵阳学院,有幸成为了一名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来到长顺县最贫穷最偏远的麻山深处--敦操乡服务,成为了34名"背篼干部"中的一员。

  敦操乡地处麻山腹地,距县城68公里,有3个行政村,62个村民组,其中未通公路的村民组就有17个。全乡7678人,少数民族人口占99%,人均耕地只有9分,土地极为贫瘠,石漠化严重,是一个典型的深山区、石山区和偏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刚到敦操时,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生产生活状况与他想象的相差甚远,他曾一度犹豫过、彷徨过。但他没有当逃兵,很快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之中,在自身努力和领导同事的帮助下,迅速熟悉了各项工作。服务工作期间,他走遍了全乡62个村民组,群众生产生活的艰辛,深深震憾了他;群众的热情,深深感动了他;特别是身边的"背篼干部",他们的言行教育了他,改变了他,让他坚定了扎根基层为老百姓服务的决心。

  2011年11月他被安排挂包打召村新生组。新生组共30户139人,缺水、地少且贫瘠、道路崎岖、群众思想严重保守……可以说条件极为恶劣,但这里的老百姓淳朴善良,他们更渴望发展,更需要帮助。按照乡里的"351"工作要求,每到星期四,他都会背着一些生产生活物资,行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入组走访慰问,为当地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2012年春节前不久的一天,他背着满背篼的东西去新生组,路过新生组寨子路口时,远远看见一位穿着单薄的老人站在村口瑟瑟发抖,走近一看是孤寡老人韦老贵。老人58岁了,没有儿女,现在孤身一人寄居在弟弟的房子里,加上身体有病,生活状况极为艰苦。搀扶老人回到家后,他被老人的住处震住了,没加思索,他将背来的所有物资和身上仅有的200多元钱都塞给了他,希望能帮老人过一个温暖的春节,接过物资和钱时老人的手颤抖得更厉害了,他流着泪水,口中不断地说"谢谢……"。交谈中他还了解到老人因没有办理身份证,一直没有得到农村低保和政府的其他补助。回到乡里后,他及时向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一周后他陪他在乡派出所办理了身份证,很快落实了他能够享受的各项救济政策。

  两年多来,他积极为新生组的群众争取各种项目和救济物资。他下村组累计走的山路有1000多里,为老百姓背去生产生活等物资4000多斤,下村组的时间超过100天。一分付出,一分收获,2012年敦操乡受到各级领导、部门和媒体等关心关注后,他也得到了转正,真正成为了一名"背篼干部"。敦操乡有"三靠":吃水基本靠天、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新生组也不例外,所以他积极为他所包的村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2012年6月至7月为新生组修通了自来水;当年9月到次年1月又为他们打好了道路硬化,现在下组方便多了。每到春节时他都为新生组的困难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送去棉衣、鞋子、棉被和救济粮等,让他们过上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刚开始他下组基本上都是走路,有时也和同事或群众搭一下便车。不过现在好了,他学会了骑摩托车,今年以来都可以骑车下组了。2013年新生组群众要种近30亩的高粱,不过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所以肥料基本上都是他为他们拉到组里的,仅仅在3月下旬他就群众拉去了2000多斤的生产生活物资,只有老人在家的农户,他还帮他们背到家里。这些只是两年多来他服务基层工作中的一些小事,但它们让他难以忘怀,倍感欣慰。

  在长顺敦操乡工作的每一天,都感觉到自己是充实、快乐的。他相信越艰苦的地方越能磨练一个人。这片土地承载着他的理想,见证着他的誓言,未来也将守望着他的成长。小小背篼,装的是民生,背的是民心。有形的背篼在肩上,无形的背篼在心里。"背篼"早晚都要放下,但他心依旧,他会继续扎根基层,背好肩上的"背篼",为群众背走贫穷,背出发展。这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支撑。

 

责任编辑: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