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的浓厚氛围,发挥青年文明号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弘扬职业文明风尚、进一步动员青年创新创造,按照上级部署安排,西城派出所开展“青年文明号开放周”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组织动员民警与协勤立足职业内涵的新发展,拓展线上线下社会参与平台,通过开展示范服务、政策宣讲、科普宣传、文化倡导等公益实践活动,创造内容鲜活、形式生动、导向鲜明的职业文化产品,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行各业发展的新气象,汇聚青年创新创造的正能量,营造崇尚职业精神、共建社会文明的新风尚。
二、活动时间
2017年6月至7月,集中活动时间1到2周。
三、活动主题
青年建功十三五·青春献礼十九大
四、活动内容
(一)统一形象,做好规定动作
活动期间,按照上级单位的总体安排,采取多种方式亮出活动标识、活动主题等,形成整体态势,扩大社会影响。
1.亮明品牌标识。在服务窗口、值班室等醒目位置,悬挂青年文明号牌匾或青年文明号创建标识;在电子屏幕播放青年文明号宣传片或主题歌;以“青年文明号服务卡”等服务载体和对外窗口,公开质量和服务承诺、咨询和投诉渠道;集体成员佩戴青年文明号标识,规范服务仪态和用语。
2.营造活动氛围。依托电子屏、宣传栏、等线上线下对外平台,展示活动主题、海报、消息、成果等。净化美化办公环境,丰富便民设施和手段,营造温馨舒适的服务环境。把征询群众意见建议,提供业务咨询指导等,植入服务流程和工作载体,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新体验。
(二)突出特色,挖掘活动内涵
结合总体思路与警营文化、岗位实践、青年创造,挖掘有岗位特点、有生动题材、体现先进作用、便于展示传播的活动内容,为载体设计提供内涵支撑。可在以下方面寻找切入:
1.提炼警营文化素材。从集体和集体成员的实践经历、典型事迹、感人故事等出发,挖掘有吸引力、感召力的宣传题材,通过展示青年创造和青年风貌,反映警营文化发展的新成果、新气象。
2.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发挥集体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灵活多样地解读行业政策、政务信息、法律法规、科技文化知识等,创新和丰富宣传手段,服务公共文化和社会文明建设。
(三)丰富载体,构建生动局面
结合活动内涵,开展有形有效的实践活动、创造生动多样的展示载体,突出开放性、互动性、体验性,提升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形成有声有色的活动局面。
1.开展公益实践活动。邀请群众、社会监督员、媒体从业者等走进派出所,开展岗位体验、操作观摩、政策讲解、公开评议等活动,通过面对面的深入沟通,密切共建协作的社会纽带。
2.拓展网上活动空间。充分利用新媒体,依托青年文明号集体的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创新活动的实现载体,拓宽群众的参与渠道,在网络空间亮出品牌、亮化品牌。
3.培育有形文化产品。积极创作宣传展板、便民手册、等群众易读易懂、生动活泼、方便获取的职业文化产品,并植入实践活动、工作平台、服务流程等,进一步强化活动效果。
(四)联手行动,扩大规模效应
促进集体的联合联动,聚合各级各类青年文明号集体的优势和力量,形成整体发声、协同协作的活动规模效应。
1.深化区域共建。深化青年文明号区域联创机制,利用职工文化中心、公园等青年文明号的阵地资源,临近区域、相关行业青年文明号集体联合实施示范服务、社会宣传、文化展示等活动。
2.搭建交流平台。以开放周活动为牵动,开展青年文明号互访互评、交流分享、集中巡讲等活动,形成比学赶帮、争创一流的青年文明号创建氛围。
五、推进步骤
1.集中统一行动。在6—7月内集中1至2周,实施开放周统一行动。通过统一部署、示范观摩、多点联动、集中动员等方式形成活动声势。
2.广泛组织实施。做好“青年文明号开放周”总体安排,分阶段、有重点持续推进,通过加强培训典型、搭建交流平台、促进集体联动等措施,持续形成活动热潮,不断深化活动实效。
3.扩大网络宣传。结合职业特点和开放周活动的主题和内容,组织集体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微视频、微故事等文化作品的征集、发布、推广工作。进一步动员集体加强网上展示,扩大二次传播效果,凸显职业文化的价值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