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网络媒体走转改】红军入黔第一城 长征魅力初体验

发稿时间:2016-09-08 09:42:00 来源: 解放军报 中国青年网

  2016年9月6日,黎平会议会址,跟着老照片穿越历史。

  中国军网讯记者孙智英摄影报道:“一月里来梅花香,打进贵州过乌江,连占黔北十数县,红军威名天下扬。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改编好整齐,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三月打回贵州省,二次占领遵义城,打坍王家烈八个团,消灭薛吴两师兵。四月里来向南进,打了贵阳打昆明,巧妙渡过金沙江, 浩浩荡荡蜀中行。”这是《长征歌》里关于红军长征在贵州段的真实写照。黎平,红军长征入黔第一城,在这里,红军开始伟大的转折,也是在这里,“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贵州站采访团开始探寻长征的魅力。

“长征路上奔小康”采访团成员在黎平会议纪念馆前合影留念。黄庆松 摄

  长征的魅力在哪里?早些时候在采访原军事博物馆秦兴汉馆长时,他说,从当年陪同两位美国记者重走长征路的经历深切体会到了长征的魅力:红军长征的魅力在于长征将士富有魅力的人格,在于长征路上散发出的精神和流传的长征精神财富,在于长征是先辈用生命和智慧书写的壮丽史诗。如今重走长征路,那魅力让你的脚步停不下来,让你的内心丰富起来,让你生活厚实起来。

黎平会议会址内景。

  那条路从历史书中,一直蜿蜒出来。

  一条长征路引导大家走出了致富路,走出了脱贫路,催生贵州百姓寻找发展的出路。信步走在黎平的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是城市建设与环境提升相宜发展的街区景象。“我是地地道道的黎平本地人,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见证了县城每一个时期的发展变化,对城市的发展,我最有发言权,自从去年我县开展环境提升工程以来,县城比过去漂亮多了,文明程度大幅度提高,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文化场所日益增多,随便找个地儿就能席地而坐,彻底告别了以往只注重城市建设而忽略城市环境的时代。”70岁高龄的市民何世发感慨地说。

  一条长征路吸引外出打工者回乡创业,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黔创业。黎平会议纪念馆外,黎平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吴家贤接受大家采访时说:“我也外出打过工,随着‘三横两纵’高速网络和‘高铁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黎平的时空条件,黎平从过去的穷乡僻壤之地转变成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从大山阻隔的西部山区变成泛珠三角进入贵州的第一站、第一城、第一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空前汇集。回乡就成为了我的首选,必须回来,这里的民族文化深深吸引着我,这里的发展前景深深吸引着我,贵州人不怕困难敢于奔小康,加速弯道超车的勇气深深鼓舞着我。我有责任也有义务为贵州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黎平会议会址内景。

  长征精神从口口相传的故事里,一直延续下来。

  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成为适龄青年参军入伍第一课。黎平会议纪念馆馆长易同军说,从2009年开馆至今,每年当地的新兵入伍仪式都会在这里举行,新兵在这里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满腔热血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作为红军长征入黔第一城,黎平给予当地参军青年的第一课是踏实有力的红军作风熏陶,是厚积薄发的军旅生涯指南。

  接受长征精神洗礼是当地驻军的必修课。黎平会议纪念馆是火箭军和驻黎部队的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每年,驻地部队都会组织官兵来这里感悟长征精神,回望当年,红军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黎平地区的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深深地感受到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为穷苦百姓闹翻身求解放的军队。如今,这支军队依然受人民爱戴,依然是最可爱的人。

  接受长征精神洗礼是当地群众的自觉选择。黎平会议会址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特有场所,黎平会议会址1995年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底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5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贵州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去基地转转”成为当地百姓业余时间最爱干的事。年轻一代从上一辈人的口中了解到长征的历史,也愿意去黎平会议纪念馆去学习去了解那段自己不熟知的历史。开馆至今,累计参观人次已达400万。

黎平会议会址。

  那条路让红色文化落地生根,一直生长并开花结果。

  长征时期,红军三次过黎平,遗存大量的革命文物,这些文物为黎平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创造了条件。长征途中召开的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意义,黎平会议会址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黎平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名录。

  一次会议为黎平带来了一条长征历史文化街区——红色翘街。翘街位于黎平城东部,全长近千米,因中间平、两头翘而得名。它是明、清、民国时期五开卫城、黎平府城、开泰县城、黎平县城最繁华的街道,用青白条石铺墁、垛石镶边。保存完好的明清徽派建筑(商铺、会馆、民居),鳞次栉比,两旁有许多古巷。景区有黎平会议会址、毛泽东住处、红军干部休养连旧址、中央红军教导师旧址、福音堂、两湖会馆、牌坊、红军广场、黎平会议纪念馆等景点。在翘街近距离观看黎平会议会址里当年开会的一桌一凳,一墙一瓦,大家对长征精神的领悟更进一层。从会址出来,拾级而上,脚下踩着翘街的历史沧桑,一切从此翘起……

  重温红军长征胜利历史,深切感悟长征魅力,其实,长征魅力浇灌了黎平这颗大树,在那根系最狭窄的地方,滋生出一种强大的思想,从铁索上缓缓过渡,一些枪声成为种子,响亮地埋藏在那些思想的周围,无数生命如树叶,在那根系上发绿,开花结果,人们熟悉了那些果实,开始咀嚼着那些果实,然后果核落地,继续生根发芽。

黎平会议纪念馆外景。

  黎平会议纪念馆也是火箭军和驻黎部队的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黎平会议纪念馆,一位参观者在黎平整编主要负责人及将领人像墙前驻足观看。

黎平会议纪念馆内景(部分)

黎平会议纪念馆内景(部分)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在黎平时用过的饭碗,这饭碗让人想起了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黎平会议纪念馆外,黎平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吴家贤接受大家采访。黄庆松 摄

黎平会议纪念馆馆长易同军接受采访。

责任编辑:刘芊芊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