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出金寨农家小院,又到小岗沃野田头,这几天,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穿梭,心中牵挂着9亿农民的冷暖,也关注着中国改革的进程。
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需要持续的勇气和大无畏的担当。此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发人深省。
1978年12月一个极具悲壮色彩的夜晚,在皖北一户农家,18位农民借着昏暗的煤油灯光,以“托孤”的方式,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写了中国农村发展史,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18个红手印是中国农民意志最真实、最朴素、最坚决的表达,也凝聚成“敢为天下之先”的小岗精神。
38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总书记言简意赅、铿锵有力的话语和盘托出了此行的深意:以小岗精神再掀改革惊雷,奋力完成全面深化改革任务。
改革需要勇气。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30多年,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以往的改革多为涉及社会表层,容易见效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好吃的肉都吃了,汤也喝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诸如户籍制度藩篱、国有企业垄断、社会分配不均、行政权力放纵等,还触及到一些改革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改革的难度和阻力在加大。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更大的勇气和胆量,直面改革难题,不畏缩,不回避,不妥协,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趟激流。要像小岗村18个农户那样,敢冒风险,敢为人先。
改革还需要韧性。韧性体现在我们对改革难度、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并非所有的改革一定会“甩开膀子”就立竿见影,有些改革需要在深水区做艰难摸索。改革还要允许失败,失败了再试验再摸索再改革。如果没有韧性,一遇风浪就退避,改革就会半途而废。当下,中国的改革已进入“中场”,一些难度大的改革才破个题、才敲个开场锣鼓,接下来的改革更加复杂,如果知难而退,就会撂下许多改革“半拉子”工程,有损人民群众认同改革的获得感。如眼下的房地产形势不容乐观,像野马一样不受约束的高房价有可能掏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必须坚持改革,让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当年小岗村分田到位,也是遇到了曲折,甚至有人想走回头路,但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使他们走上了改革的康庄大道。
改革更需要智慧。同过去相比,眼下中国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拓展了,要继续推进改革,不仅需要勇气、韧性,还需要智慧。张飞长坂坡一声吼,喝退曹兵百万,但赤壁之战火烧曹营就要靠反间计、苦肉计等铺垫,还要有气象知识,光靠张飞式的勇气就远远不够了。深化改革要面临社会方方面面的束缚和挈肘,面临众多利益博弈,要想在现有环境下有所突破,光有满腔激情和勇气,不讲求方式和策略,不学会迂回战术,缺乏智慧的手段和措施,最终的结果有可能不仅没有达到改革初衷,还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只身犯险的处境。没有智慧,勇气就只剩下匹夫之勇式的豪迈或生不逢时的艾怨。当年小岗村搞包产到户,对外也是作了一点包装和掩护的,他们“明统暗包”,这就是改革的智慧。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小岗精神是改革充满生机的动力,重温改革,必须继续高举小岗精神这面改革旗帜,掀起阵阵惊雷,改革不停息,改革也没有穷期。(蔡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