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9日电(记者李延兵)一个又一个的骄阳似火的七月,一批又一批怀揣梦想的师大学子,改变的是面孔,坚守的是梦想。他们爱心接力,在山村乡间支教的路上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今年,安徽师范大学继续发挥师范专业特点和优势,组织发动千名师生,组建百支“五四爱心学校”等支教团队,分赴四川、青海、云南、安徽等7个省份30多个县区的赴偏远山区、农村中小学校和街道社区开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把爱心传递到山区学校,把温情留给乡村孩子。
“帮孩子们打开一扇窗户”
“我们到底能给孩子什么?”五四爱心学校创始人吴青山说,“我觉得,我们能给他们的就是关爱和信心。”
“支教到底为了什么,我想是为了传播爱与希望,给予看世界的眼睛和勇气”20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饶雁鸿谈到支教时动情地说。
谈到支教感受,“红烛”爱心支教团队队长袁竞佳如是说:“四川暑期社会实践的日子是我不可多得的珍贵经历,看着孩子们的眼神,心里有很多的触动,爱心支教,帮助孩子们放飞了梦想。”
“支教就是帮孩子打开一扇窗户,让斑斓的阳关照在孩子的脸上、心上,让孩子的笑容去感染太阳。”夏琪回想支教往事时说。他已经完成了他在甘肃黄土高原为期一年的支教。
“让爱在坚守中传承”
音乐学院“星愿计划”艺术支教团队连续3年,利用寒暑假、小长假等可利用的时间,12批90多名志愿者,数百人次、上万公里,奔赴全省24所受助农村小学开展艺术支教志愿服务。
生命科学学院“红烛行动”志愿者连续4年,数十名志愿者爱心接力,跋涉千里,赴四川洪雅柳江小学和桃源小学爱心支教、关爱留守儿童;
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平民电脑学校连续6年服务10个省市实践基地,累计义务培训4万余人次。
文学院五四爱心学校创办至今整整10年。10年间,五四爱心学校带动55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无偿帮助4300多位寒门学子,志愿服务从芜湖扩大到全国,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0多万小时。
此类事例不胜枚举。“要有50年做一件事的执着”,校党委书记顾家山常对师生这样说。“让爱在坚守中传承”是安徽师大这个地方重点师范大学八十多年积淀的师者情怀。
“用吃苦的幸福照亮梦想”
“虽然睡的是大通铺、吃的是大锅饭,一直与苍蝇也小不了多少的大蚊子作斗争,条件比家里苦太多太多了,但是我们同吃同住,一起去教课,一起商量开什么兴趣班、教什么、怎么教……我真的很充实,很开心,这就是吃苦的幸福吧。”这是音乐学院赴宣城市旌德县俞村中心小学支教队员们的真实感受。
“第一次实战式的走上讲台,第一次在露天集体播放和观看电影,第一次集体为同学庆祝生日,第一次在倾盆大雨中绘制墙绘……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让实践队员感受到了支教活动过程中的幸福和欢乐。”美术学院赴金寨县社区美术学校指导老师谢传斌总结支教活动时写道。
“在最好的年华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种幸福感和满足感,没有经历过的人不可能做到感同身受。这是属于志愿者私藏的幸福。”具有多次支教经历的梁骏同学对支教深有感触。
安徽师范大学支教团队精心策划的爱心支教活动有数十项之多,既有传统的文化课辅导,更有普通话、小主持人、拉丁舞、人物素描、小摄影家、小表演达人训练营等素质课程,深得支教地师生群众的认可与好评。
传递爱的希望,享受着吃苦的幸福,我们的志愿者一直充满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