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重阳:赏菊敬老延传千年 盛衰迥异亟需转变

发稿时间:2016-10-09 08:3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在中国古代,菊花一直作为重阳节核心元素之一备受青睐。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9日电(记者 李川)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自汉朝至今,重阳节的发展历程已逾千年,从官方节日到民间普及、从贵族文人到民众百姓、从民俗传说到诗词歌赋,虽然历经起落,但作为具有扩延着丰富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传统节日,始终沿袭不绝。

  近代以来,作为重阳节的两大核心元素,菊花和敬老却随着西方文化观念的输入而发生了 巨大 改变,菊花的式微与敬老的延续形成鲜明对比,也引发国人深思,在 当今 ,如何复兴重阳节中的传统菊花元素已然摆在国人面前。

  1989年,农历九月初九被国家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传承优秀的传统价值观,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次体现了国家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十一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上用以装饰节日的菊花。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渊源流变 从宫廷源起到民间普及

  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渊源悠久、流传广泛、民俗众多、特点鲜明、内涵丰富。自古以来,重阳节称法纷繁,又称为菊花节、黄华节、重九节、登高节、晒秋节等等,足以证明其文化内涵的丰富与绚烂。

  据北京大学中文系民俗学副教授王娟考证,自古迄今,重阳节最为久远和广泛的叫法为菊花节。“我国是最早种植和培育菊花的国家,菊品性高洁、色彩高贵,颇具君子风范,因而被古人赋予了诸多文化象征意义,例如天赋异禀、君子气节、神仙药、延寿客、辟邪草等。 ”王娟认为,菊在古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几千年来,我们不仅种菊、赏菊、食菊,围绕着菊花盛开的季节,还创立了菊花节,形成了独特的菊文化。

  据王娟介绍, 三国时期魏钟会所著《菊花赋》曾准确地描述了文人心目中的菊及其品性,称为“菊有五美焉:圆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晩登,君子徳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而这五美也一直被后世文人墨客所称道。

  而据史料文献记载,关于菊花节的记录,较早见于汉代。 《艺文类聚》引汉代崔寔著《四民月令》称“九月九日,可采菊花”,而汉代刘歆所著《西京杂记》中则详细描述了汉时宫廷中九月九日期间丰富多彩的活动,“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王娟认为,虽然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文献中都记载了关于九月九日的活动,但是并没有明确说明这是否就是菊花节。“由此,我认为九月九日在当时应该只是一种以赏菊、餐菊、饮菊花酒为主题的宴饮聚会,而且是以皇室贵族、文人墨客为主要参与人群。”王娟说。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曾在其《 与钟繇九日送菊书 》文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髙会。’”王娟分析道,文中曹丕解释了九月九日之所以为人们所重视的原因, 即九月九日,称“重九”,九为阳数,因此又称重阳。不仅如此,九月九日还可以看成是“日月并应”的特殊日子,且“九九”又谐音“久久”,故寓意长久。

  自汉代始,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等习俗一直延传下去,愈趋丰富和隆重。直到唐代,宴饮聚会活动逐渐演变成热闹非凡的菊花节,并在众多唐诗中得以体现。例如王维《送崔兴宗》中所写“ 方同菊花节,相待洛阳扉 ”,杜牧也曾写道“ 苏台菊花节,何处与开樽 ”。

  王娟认为,虽则唐宋时期菊花节一时繁盛,但仍然只限于宫廷官方和文人墨客之间流行。直到明清时期,菊花节才真正从宫廷走向民间,成为风行于普通民众百姓间的重要节日,并延传至今。

责任编辑:白梦帆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