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8年前的中国,古老的华夏大地深陷内忧外患。在国内,北洋政府软弱腐败,百姓民不聊生,帝国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到处横行;在欧洲,巴黎和会上一战胜利国们纷争不断、矛盾丛生,却公然出卖了中国的合法权益。
其时,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科学”与“民主”的大旗高擎在手,唤醒了无数国人的心智,激发了青年一代的自由思想、救国热情。5月4日,在“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的呐喊声中,北京13所学校的3000余名青年学生们走上街头,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示威游行、请愿爱国运动。
这是必将永载史册的一天,它肇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时过98载,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依然在一代代青年中薪火相传,也指引着新时代青年昂首阔步,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奋进向前!
“五四告白:青春有你才精彩!”系列报道①
薪火相传 让“五四精神”光照新时代追梦人
4月19日,北京市东城区中学共青团员重温入团誓词示范活动在北京大学红楼举行。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王天浩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22日电(记者 李川)98年前的5月4日,古老的北京城风起云涌,一场由北京13所学校3000余名青年学生发起的游行请愿爱国运动,瞬间点燃了无数国人的救国热情。
在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烈烈旌旗下,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高昂斗志中,五四运动由此而生、因此而名。98年过去了,青年学生的呐喊声早已飘远在历史的天空,五四运动孕育出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却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至今时新一代青年中。
4月19日,由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团少工委主办的以“不忘初心跟党走”为主题的中学共青团员重温入团誓词示范活动在北京大学红楼举行,来自东城区40余所中学的150多名师生代表重温入团誓词、高唱团歌、发表承诺,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不忘初心,砥砺逐梦。
北京市东城区八个学区共青团员代表作出庄严承诺。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王天浩 摄
一座红楼穿越98载 讲述五四风起云涌
在今天北京市东城区的五四大街上,坐落着一座红砖红瓦红窗的民国时期建筑,名为“北京大学红楼”。北大红楼始建于1916年,1918年落成,最初的身份是北京大学文科、图书馆等部门的教学、办公场所。
自1917年1月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并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后,北大红楼很快集聚了一批像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派知识分子,成为其时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北大红楼成为青年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发轫所和策源地。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研究室主任陈翔介绍说,自蔡元培受命担任北大校长后,锐意改革,支持新文化运动,特意聘请当时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陈独秀和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主将,为之后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北大红楼一层展厅,专门有一件展室展放着写满标语口号的横幅和旗帜。白布铺开在桌子上,仿佛依然墨迹未干,横幅旗帜堆放在墙角和地板上,仿佛依稀听得青年学生的奔忙声。
这里便是《新潮》杂志社的活动场所。1918年底,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发起成立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并得到校长蔡元培的资金和场地支持。
“这里是根据回忆复原的场景。五四前夕,以新潮社社员为首的北大学生,在这里制作了3000多面旗帜、横幅,准备游行。当时,罗家伦还在此起草了《北京全体学界通告》,发出‘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的呐喊。”陈翔讲道。
就是在这里,在新文化运动的熏陶下,面对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判决,北大的青年学生怀揣着满腔的愤懑和怒火,用手中的笔写下反抗的呐喊,策划着一场将永载史册的伟大爱国运动,肇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作为五四运动的见证者,如今的北大红楼已开辟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每天迎来送往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继续讲述着其与五四运动的渊源。五四运动已过去98年,但其留下的精神却薪火不息,被一代代青年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