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而对于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于一身的云南省来说,一些地区仍然承受着沉重的贫困压力,一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还相对滞后,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是必须解决的难题。
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投入扶贫工作的同时,团云南省委以实施青年素质提升工程、深化希望工程等公益品牌建设、加大金融扶贫力度、探索电子商务扶贫路径、推进青少年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紧紧围绕党政扶贫工作重点,全力参与扶贫开发攻坚战。
团云南省委不断奉献爱心、智慧和力量,为云南省处于贫困中的青少年点燃了希望。
教育扶贫,走出贫困代际传递困局
收到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王振兴在激动之余,又陷入无限的彷徨。王振兴的家在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坝塘村,他读高中一年级时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父亲不幸身患癌症于2012年去世。母亲一边种地,一边还要照顾有智力障碍的妹妹。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大学4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无异于天文数字。
而在97公里外的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仁德镇钟灵村,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张亚萍也面临同样的苦恼。父母披星戴月地拼命干活儿,可是收入依然微薄。父母坚信无论如何都要供两个孩子读书,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但上大学的高昂费用又让他们望而却步。
所幸的是,由团云南省委、省青联、省学联、省少工委共同发起、作为动员社会力量协助政府支持边远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而成立的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王振兴和张亚萍纳入了“爱心圆梦大学”——“希望之星”培养计划。
“希望之星”培养计划是云南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公益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自2014年开始实行,是圆梦行动资助模式从面到点的突破,通过基层推荐、实地家访等形式,选定品学兼优、家庭面临严重经济压力的优秀学子,为他们提供4万元资助,基本可以解决他们大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目前云南青基会已经资助了36名“希望之星”。
而到今年已经开展了10年的云南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公益活动,截至2015年年底累计筹集善款1.88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5.8万余名。
说起贫寒学子的种种难处,云南青基会秘书长李章能感同身受,“我们要保障孩子们求学历程的最后1公里”。在她看来,“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对于云南这种少数民族多、人口多、边疆、偏僻山区多的地区而言非常重要。“一方面是让贫困的孩子能够实现梦想,另一方面,他们完成了学业、具备了一技之长,就有机会走出贫困代际传递的怪圈”。
而针对青少年的扶贫工作不在于给贫困家庭和孩子多少钱。“如果思想意识没有转变过来,文化素质没有跟上来,今天给了钱,明天花完之后就没有了”。
两年的乡村教师经历,让李章能对山区农村教育的落后困境有深入的体会,她希望农村孩子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接触到音乐、体育、多媒体设备等,从小获得开阔的视野。
相关努力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成立20年来,云南省青基会累计筹款超过8亿元人民币,援建希望小学1800多所,资助家庭困难的大、中、小学生15万余名,培训乡村希望小学教师3.8万余人,建立快乐体育园地、希望厨房、希望图书室、快乐音乐教室等500余个。
云南青基会于2004年发起的“徒步公益筹款活动”也为贫困地区青少年加强对外界的了解、增强与外界的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项“徒步+筹款”的活动如今已经走到第十二个年头,活动行程已超过1.2万公里,累计筹款超过3700万元。
在调研过程中,云南省青基会发现,因病致贫是导致家庭陷入贫困的普遍原因之一。云南属于老、少、边、穷较集中的地区,也是全国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发区。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患儿只要在3岁到5岁的最佳治疗期内接受手术,大多能够痊愈。
而在云南每年约新增病例3万例中,约有50%的患儿家庭处于偏远山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患儿眼睁睁地失去救治机会,患儿家庭也大多陷入了因病致贫的困境。
2010年年底,云南省青基会开始实施“希望‘心’(先心病)”生命救助计划,针对0~18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城镇低保家庭先心病患儿的治疗费用实施救助,在张国立等社会各界人士的援助下,目前已帮助1200多名来自农村的孩子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手术治疗,帮助减免医疗费用3000多万元,成功帮助许多家庭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境况。
根据团云南省委部署,2015年至2020年,云南青基会将力争筹集4亿元社会资金,持续推进包括共青团希望水窖“1+X”公益活动、农村希望小学升级服务等在内的多个扶贫援建项目。
鼓励创业,农村飞出“领头雁”
按照团中央关于开展“青春扶贫行动”的要求,经过精心组织、认真谋划,在全省各地积极开展行业扶贫、定点扶贫等工作,帮助贫困地区青年开对药方、精准扶贫,也是团云南省委在青少年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举措。
为了培养优秀农村创业带头人,2014年,团云南省委下发了《关于联合实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的通知》,联合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业厅、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实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从技术、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创业青年全方位支持。
团云南省委动员广大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积极参加“创青春”第二届云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涉农项目和互联网项目评选,共有16个优秀创业项目获奖,选树了一批带头创业致富的好青年。
在扶持创业的道路上,团云南省委为农村青年开展了丰富的培训项目。
在6个州(市)和滇中产业新区各选择一个县作为2015年度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实施县,团云南省委各补助2万~3万元的培训经费,共补助经费20万元,各州(市)、县(区)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重点对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对象、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就业人员开展电子商务、金融知识、种养殖技术等技能培训,目前已培训农村青年400人。
2015年,团云南省委联合商务厅在全省实施了“百县千企万人”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以此鼓励农村青年利用电子商务拓宽创业致富渠道。
培训不仅涵盖电子商务政策、网络市场营销等理论知识,还包括产品设计与发布、在线沟通、订单处理、网络支付与安全、数据化营销、淘宝活动策略等电子商务实操技能。
团云南省委也积极推进大学生返乡创业行动。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向云南下拨50万元经费,团省委从小额贷款工作经费中列支50万元进行配套,项目实施州(市)、县(区)整合150万元经费进行配套,专项用于资助返乡大学生创业行动。
团云南省委积极整合资源,通过创业培训、金融支持、导师辅导、产业扶持、跟踪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家庭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农业企业家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去年在曲靖市、玉溪市、红河州等多地的国家级贫困县试点,共重点扶持了500名大学生。
“团组织是龙头,社工是骨干,志愿者是主力军”
虽然一年365天有100多天都外出到基层出差,团云南省委志工部副部长、云南省青基会副秘书长蒋磊依然觉得,相对于艰巨的对云南省贫困青少年的帮扶工作,仅仅依靠团干部的努力远远不够。
团云南省委在全力参与扶贫开发攻坚工作当中,对广泛动员、整合社会各界的服务资源投入扶贫开发行动十分重视。
“团组织是龙头,负责引导、整合、协调、沟通和资源链接,社工是骨干,实施具体的项目,而志愿者则是一线奋战中的主力军。”蒋磊介绍了“团干部+社工+志愿者”的工作模式。
“对于困难青少年的援助,就像是帮助他们坐公交车一样。”李章能打了一个比方,“有的人是他上不了车,我从后面推他一把,把他推上车就可以了;而还有一部分青少年则需要我们陪他到达目的地车站,下车,一直带他走到终点”。后者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这一点正与社工的服务不谋而合。
“我们社工做个案都是量体裁衣、因人而异的。” 昆明市红嘴鸥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叶波说,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贫困青少年、残疾青少年等困境青少年群体,专业社会工作不仅是要完成单一物质上的扶贫,而是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去做更加立体的介入。
“我们对扶贫助困的概念是全方位的,比如我们的生命教育项目,是启动青少年从内心对生命的重视,从而有能力去作对的选择,改变自己的人生。”社工贺静说,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帮扶,除了物质上的资助,更多的是在心灵成长方面的支持。
作为西南地区首家由团组织培育孵化、专业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红嘴鸥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现有专兼职社工20余名,志愿者1300余名。它依托5个社会工作站,开展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叶波介绍说,红嘴鸥服务中心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迅速发展,离不开共青团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首先,团组织在该中心发展方向上给予明确指导,确保该中心紧紧围绕青少年真正的迫切需求去开展工作。
在筹备红嘴鸥之前,身为团昆明市委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主任的叶波,已经在共青团的工作平台上积累了公益组织管理、社会化运作等方面的诸多经验。在实施服务中,团组织协助红嘴鸥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团结了周围很多的社会组织,链接社会资源,使得服务的团队不断扩大。
社工贺静介绍,在项目的顺利实施过程中,志愿者功不可没。除了普通公众,还包括很多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志愿者人员。
截至目前,由云南省各级团组织培育扶持并在民政部门新登记注册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达62家,覆盖16个州市。全省已有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兼职人员989人,志愿者2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