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三万温州“新青年”下乡 延伸共青团服务基层臂膀

发稿时间:2015-08-03 00:0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对盈盈来说,刚刚过去的13岁生日,终生难忘。

  盈盈家在浙江温州著名的侨乡七都,父母常年在国外工作,她只能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

  “今年我的生日,可能没人记得了。”生日前夕,盈盈在QQ上留下这样一条落寞的状态。但没想到的是,这么一条近乎自言自语的QQ留言,让她有了意料不到的惊喜。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亲情中华”侨界留守儿童快乐营服务队七都分队的严琦奕在网上看到盈盈的留言后,与队员筹划了一场生日会。“特地为她制作了生日贺卡,又用超轻粘土做了一个她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小黄人。”生日会上,这位渴望关怀的小女孩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为基层群众送服务送文化

  从7月开始,温州市委宣传部、团温州市委组织3万余名大学生组成1120支服务队,以“新青年下乡”为主题,包括科学理论引领、文艺送演乐民、志愿服务接力、文化传承星火、硕博服务惠农等内容,走进农村社区,在文化礼堂讲新知识新文化、参与“四演四赛”,开展弱势关爱、科技支农、医疗义诊等领域的志愿服务,为基层群众送服务、送文化。

  “早上8点开始上课,可很多孩子6点多就来了。”严琦奕说,对于盈盈和许多其他七都岛上的孩子来说,被他们称为“老师”的哥哥姐姐们的到来,成了暑假里他们最大的期盼。

  在永嘉县大若岩镇大元下文化礼堂,温州医科大学“融情乡韵”服务队开设的国学课堂,从诵读《论语》开始,“新青年”们带着留守孩子一步步走入国学殿堂。从欣赏瓯剧和瓯窑、讲解传统礼仪和现代礼仪,到给孩子们讲解文言文背后的深刻含义,别样的课堂,让留守儿童了解传统的中华文化、国学经典。

  泰顺县三魁镇张宅文化礼堂,则迎来了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青春朋友”,歌曲、小品、魔术、礼仪、朗诵……“文艺下乡”的新青年服务队给600多位村民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在凤卧社区和平凤、浦山等村落,温州医科大学“童心圆”服务队带着急救人体模型和简易展示板,为村民们讲解急救知识和基本急救技能,让村民们受益匪浅。

  “七彩阳光”服务队在乐清市西门岛,组织了34户温州市区的家庭与海岛留守儿童结对,进行生命教育、户外拓展、海洋科普、急救培训等“手拉手”学习培训,给孩子们带来了别样的暑期体验。

  团温州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组织大学生参与“新青年下乡”活动,是对社会志愿者和专业社会组织的补充,延伸共青团服务基层的臂膀,一方面发挥高校青年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作用,助力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也是深化共青团实践育人,推动高校青年在基层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更像是一次接力”

  据介绍,参与“新青年下乡”的大学生来自温州13所高校,活动在每年7月启动,校地结对,将按“集中活动+常态服务”结合模式,在寒暑假集中开展社会实践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平时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深入结对村开展常态化服务,实现每学年的服务接力。

  团温州市委书记林小露说,“新青年下乡”不只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更像是一次接力。这一届的学生毕业了,下一届的学弟学妹还将和结对的社区保持联系,开展服务。

  与温州大学商学院“青春相冯”服务队结对的是平阳县万全镇冯宅村,这是一个充满江南古风的小镇。服务队围绕打造文化冯宅这一思路集思广益,针对“孝道”“书法”“旅游”等展开规划和畅想,为冯宅村发展出谋划策。目前,小分队已为冯宅村完成了1万多字的10年规划。

  同样,与鹿城区仰义街道沿江社区结对以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同在蓝天下·共筑彩虹梦”服务队借助团市委在这里开设的“成长乐园”,举办夏令营,开办全天候的课程和兴趣班。除暑期外,服务队还将参与社区组织的每周一到周五的“四点半学校”,为孩子们提供课后辅导、图书借阅等服务。

  据悉,目前参与“新青年下乡”的温州高校院(系)已达95个,与温州131个重点镇(街)结对。按照计划,此次首批新青年下乡后,团温州市委还将发动在温高校,每所学校联系一个县(市、区),每个院(系)联系一个乡镇(街道),每个班级联系一个村(社区),组织以大学生、志愿者等青年为代表的新青年到基层开展实践活动。

  与此同时,团市委还将组织机关、企业、民间等各领域的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岗位征集、社会动员、集中面试、签订协议、见习上岗等,发动社会志愿力量参与农村(社区)结对帮扶,培育农村本地的服务团队。

  此外,以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残障人士、困难职工等弱势人群为重点,通过政府购买、公益创投、项目培育等形式,组织助老扶残、心理健康、卫生医疗等专业社会组织,到基层一线开展结对共建,助力提升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和城乡的统筹发展。

  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认为,“新青年下乡”作为新形势下青年价值观引领的载体,很好地搭建了青年走基层和百姓要服务的桥梁,一方面让大学生下农村,成为基层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另一方面让大学生在基层接受锻炼、长才干。他希望“新青年下乡”成为温州新时期加强基层思想引导工作的重要载体。

  搭建“校院+农村实践基地”教学平台

  “下乡拉近了我们与农民的距离,让自己有机会同他们一起顶着烈日骄阳劳作,让自己真正领悟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酷暑的季节,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蜕变计”服务队在永嘉县岩坦镇林坑村,与农民一起,顶着烈日锄地、拔草、浇水。一位同学感慨,真真切切感受到农民的不易。

  “锻炼了自己,收获了感动。”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全科服务队在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左溪、里光等山村,向村民们宣讲慢性病及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开展量血压、测血糖、推拿、康复咨询等一系列的服务,受到村民的欢迎。“溯生命之源,敬医者之业”服务队在为群众义诊的同时,还为当地留守孤寡老人建立了完善的健康档案。

  “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队在永嘉县开展调研。挨家挨户走访过程中,队员和村民深入交流,“勤学、养德、积善、诚信、家和”的家风、家训让队员们收获良多。“这是一次自身素质的提升。”服务队队长程迪说。

  据介绍,除了服务基层、实践育人,不少学校还把“新青年下乡”作为搭建“校院+农村实践基地”的教学平台,利用专业知识,协助当地进行饮用水安全、垃圾处理、环境保护、新能源应用等工作。(记者董碧水)

责任编辑:王秀丽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