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中青网评:志愿服务靠的是滴水穿石

发稿时间:2015-01-05 09:5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难事长做——驰而不息”系列评论③

  世上最难事其一就是把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做这件事已坚持了93年。用先进的思想武装青年、引领青年是党赋予团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

  当今互联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影响,让青年更加多元化、碎片化,流动更加快速频繁,过去条块式管理的“单位人”变成了水滴状分布的“社会人”。共青团的工作模式只有与时俱进,勇于趟出新路子,才能取得新成效。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共青团更早触碰、更有感触、也更早探索,有没有一条“两车道”,能让思想引领和服务青年齐头并进,让青年在服务中心中成长成才?

  1987年全国第一条志愿服务热线--中学生心声热线在广州的开通拉开了广州志愿服务的序幕,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的成功开展、2012年“志愿时”系统的推广应用、2014年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走向全国……广州共青团逐渐认识到志愿服务是新时期引领青年、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其一社会认可度高,其二青年参与性强,其三弘扬青春正能量。然而志愿精神的传播绝非易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靠的是扎实的基础,靠的是滴水穿石的精神。

  前人一直在种树。近30年来,广州志愿服务在革故鼎新中长足发展:颁布了地方性立法《广州志愿服务条例》,推动政府出台了指导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意见》,推动政府专门设立了羊城志愿服务基金会,开创了全国首家志愿者专业培训机构--广州志愿者学院,研究开发出“志愿时”综合管理平台,创新搭建了一个实现志愿服务三要素(项目、组织、资源)高效对接的资源平台--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一次次创新突破不断诠释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好事做一阵子易,做一辈子难。没有社会化的组织,没有专业化的服务,没有精细化的管理,没有常态化的资源,志愿服务工作就不能持续发展,久久为功。

  推动社会化的组织参与。广州共青团深化志愿服务“区校对接”工作机制,志愿者主要来源于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及高等院校,并积极与市城管、司法、消防、交警、旅游、食品药品监督等职能部门联合,组建便民志愿服务队,推动志愿服务组织逐步实现社会化对接。着眼培育能够独立运行志愿服务“自组织”,成立广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先后吸引105个社会组织进驻,发挥志愿驿站作为微型孵化器作用,凝聚各类青年社会组织超过2000家。

  丰富专业化的服务内容。围绕党政工作大局,编制广州共青团“八大行动”项目书,分层分类构建涵盖青少年成长发展不同阶段的开放式、成长性的项目体系;围绕团中央明确的环境保护、阳光助残、扶贫开发、关爱农民工子女、文化宣传、邻里守望、应急救援及其他领域等8大类开展社会志愿服务;围绕青少年发展需求,针对成长成才、身心健康、就业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文化体育6个领域,举办青少年服务项目大赛,组织评选优秀项目,并要求每个项目做到“一个团队、一笔资源、一个方案、一个时间表”,2014年吸引994个组织申报1236个项目,确保项目常态化实施。

  构建精细化的管理机制。提升志愿服务水平,需要新的管理理念,规范管理志愿服务组织。广州共青团在志愿服务组织中广泛推广“章程、理事会、执委会和监委会”“一章三会”法人治理模式,实施“管理架构师”、“项目策划师”、“资源拓展师”“三师计划”,对志愿服务组织提供“一对一”辅导,帮助志愿服务组织提升能力水平。

  健全常态化的资源保障。没有资源作保障的志愿服务不能长久。广州共青团积极借鉴市场经济理念,搭建多元的社会资源汇聚平台。2011年至今,每年举办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为志愿服务供应方、支持方、需求方和参与方搭建开放、高效的对接平台,建起了一个志愿服务资源对接的“生态系统”。2014年,广州“志交会”由团中央、民政部、中国志愿者联合会、省政府、广州市委主办,升格为全国性平台,全国38个省级单位参展,为志愿服务项目筹集了3784万元社会爱心资金。

  通达“最后一公里”。行百里者半九十,认知的局限、执行的偏差,会让一个原本很好的服务项目,变成“花架子”,成了群众眼中的“秀”、嘴上的“虚”,导致服务不到位、不精准。畅通“最后一公里”成为志愿服务工作有效开展的难题。广州共青团从根源反思中追溯答案:要实现对青年的吸引凝聚和有效覆盖,就要以青年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来聚青年;有了服务还不够,还要能够精准送达,将服务送上门、送到家、送到青年身边。这需要搭建一个O2O服务平台,通过线上互联互通、线下互动互助,聚合社会资源,精准推送服务,让志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通达青年群体。线上,搭建服务平台,创建“志愿时”综合管理系统,打造志愿服务的“智慧枢纽”。通过“志愿时”系统,实现志愿服务项目发布、志愿者招募、上岗排班、时数登记、激励评价等全流程服务,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服务项目提供全天候实时对接:志愿者通过系统能快速搜索可参与的项目,志愿服务组织和项目能公开发布招募信息,志愿服务需求方可实时发布求助信息,各方信息在“志愿时”系统的智慧枢纽中充分匹配。线下,建设服务阵地,打造扎根社区的服务“终端”。针对社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立足社区、扎根社区,建设150个志愿驿站、166个“志愿在康园”服务站和27个社区志愿服务站,形成遍布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阵地,推动志愿服务阵地的网格化布局,实现志愿服务“销售渠道”从“流动小贩”到“门店式连锁经营”的转变,能够在社区“家门口”面对面为青年、为群众服务。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坚持难事长做,就是要把党的政治嘱托铭刻于心,把青年工作事业化发展作为理想追求,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这条长征路上,要把每一步当作第一步,踏实迈好,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中引领青年,走出一条让青年从“接受服务建立信任、感受帮助产生信赖、人格感化树立信念、价值认同坚定信仰”的新路径,不断努力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难事长做,永远在路上。
  (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共青团广州市委书记 魏国华)

  “难事长做——驰而不息”系列评论:

  一、中青网评:培育核心价值观要迎难而上

  二、中青网评:让党性锻炼成为团干新常态 

责任编辑:马云飞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