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云南第一部地方团史《昆明共青团简史》出版

发稿时间:2015-01-06 08:46:21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作为一个昔日共青团战线上的‘老兵’,昆明青年运动的见证者、亲历者、践行者,回望60年的历程,许多鲜活的情节历历在目,心中想诉说的肺腑之言很多。”读完近35万字的《昆明共青团简史》,64岁的余绍成内心很不平静。这位曾经的云南磷肥厂团委书记没想到,自己40年前的工作,竟然被写入了史册。

  2014年10月,历时两年多,国内第一部地方团史——《昆明共青团简史》由昆明市党史研究室出版发行,全书忠实记录了从1950年至2012年62年间团昆明市委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风雨历程,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史书。

  2014年11月28日下午,在滇池之滨的云南民族村会议室里,41位昆明市共青团系统曾经的老团干参加了一个特殊的团日活动——“把青春献给祖国”。当团市委的年轻人为他们戴上团徽,递上《昆明共青团简史》时,两鬓斑白的老团干们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他们中不少人当晚没有合眼,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它是我们实实在在人生、青春和理想的再现”。

  此次主题团日的发起者、昆明市政协副主席张建伟是《昆明共青团简史》的提案人。“写团史”一直是曾担任团昆明市委组织部部长的张建伟几十年的心愿,这一夙愿终于在2011年得以实现。

  那年,他的提案得到了昆明市委的重视,市委拨专款,由昆明党史研究室组织出版,同时在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支持和帮助下,使该书成为了云南省第一部由党委部门撰写的地方团史。

  自开题以来,从写作方案到提纲拟定到专家学者几次研讨审稿,该书数易其稿,从编写到出版,张建伟和当时还没退休的昆明市党史研究室杨万河参与了整个过程。他们和此书的主要编撰者、昆明学院教授张蓉共同经历了两年多酸甜苦辣的日子。

  2012年4月至8月,张蓉和她的编辑团队在昆明市档案馆里坐了5个月的冷板凳,每天带着盒饭从早晨工作到下午。市档案馆保存的团市委卷宗只有548卷,其中1966年至1978年的档案完全丢失。为了弥补这12年的空缺,张蓉他们又到云南省图书馆查找了1950年以来的《云南日报》。发黄、残缺、一翻就烂的旧报纸布满灰尘,让张蓉不得不戴着口罩工作。

  为了一份重要的资料,他们驱车几十公里到外地的档案馆寻找;甚至一些细节内容,比如“十佳雏鹰少年”名单,他们会奔波几个基层团组织去寻找。当最终在团五华区委找到这些资料时,张蓉竟激动得一夜未眠。

  就是在这样的“修修补补”之中,此书最具价值的部分——“团昆明市委大事记”完成了。但所有参与编撰的人都有一个最大的遗憾:书中开了两个“天窗”:“昆明市学联换届史”中昆明市第三次、第四次学生代表大会的时间和地点无处可查。1953年至1955年间,有关这段历史片纸未留。“编委会经过讨论,决定留下这个历史的遗憾,以此教育后人,不重视历史,最后就什么都没有。”张建伟说。

  在寻找历史的过程中,张蓉发现了一群现在已经鲜为人知的“热血青年”——“刘小三们”。

  1955年11月20日,青年团昆明市委接受了昆明二区私营第四联合铁工厂团支部书记兼工会主席刘小三等9名青年的申请,组织昆明市青年志愿垦荒队。不到一个月,6494人报名,社会各界向垦荒队捐赠了5万元的财物,这些都是包括小学生在内的成千上万的群众通过参加义务劳动和卖牙膏皮攒下来的。

  从1955年12月到此后的几十年里,这批垦荒队青年在云南高黎贡山下的潞江坝开发荒山,种植农作物。他们中大部分人一待就是一辈子,有的人甚至长眠于此。幸运的是,1986年调回昆明工作的刘小三至今还在世,张蓉几经周折,在昆明市新迎小区的一栋住宅楼里见到了年过古稀的刘小三。此后,张蓉多次去刘小三家采访,刘小三珍藏那些黑白照片,成为书中重要的历史照片。

  当看到《昆明共青团简史》封面上的聂耳雕像时,云南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杨光民乐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团昆明市委副书记的杨光民还是一个30出头的热血青年。1984年,团市委在全市发起了为音乐家聂耳塑像捐款的活动,300多家单位、130多万青少年参与了这一活动,1分、5分、1角,一共捐了7.2万元。“这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啊!”杨光民记得,团市委的工作人员用了两周才清点好这笔“巨款”。半年后,由上海雕塑家设计,北京师傅雕刻的红色花岗岩塑像在昆明翠湖公园一个安静而有文化氛围的半岛上落成。

  “开展活动是共青团的使命。60多年来,无论哪个时期,昆明市共青团都能做到方寸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精神不懈。究其原因,始终坚持党对共青团的领导,做到有位有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曾主持团市委工作多年、现任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的王月冲说。

  新时期以来,昆明共青团的工作进入到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跨世纪共青团发展纲要》的起草、《新世纪加强共青团工作的意见》的出台、青年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青年昆明行动规划”的实施等活动的蓬勃开展,都充分体现了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所担当的责任。

  60年来,昆明市共青团员从1953年的7500余人发展到2014年的484766人;数千名团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其中担任地厅级和县处级的干部就有数百名,成为昆明市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

  在2014年11月28日的那个主题团日上,听着老团干们诉说心中无法割舍的共青团情结,团昆明市委书记欧明锋觉得自己“找到了昆明青年的根、青年的魂”。“他们身上所凝聚的精神价值,是现在的团干部和年轻人需要去传承的。”他说。

  “总结昆明共青团60多年的历史,是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礼物。”张建伟说:“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用青春、热血、理想凝聚出的是一笔宝贵的经验,此书回答了一个问题:青年走怎样的路,怎样想,怎样做,怎样无愧于时代。”(张文凌 刘春媛)

责任编辑:马云飞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