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网络游戏的惠州青年家威,常常逃课、夜不归宿。父母在外地谋生,无暇顾及,家庭间的沟通几乎为零。他的父亲在广东“青年之声”平台上讲述了自己的担忧。为帮助这个家庭,惠州“青年之声”项目工作组对此进行了专项服务。
经过工作组两个月的努力,家威自觉删除了微信朋友圈关于吸烟、喝酒的内容;今年10月起,他基本不再夜不归宿。工作组还为他精心策划了16岁的生日会,工作组的刘瑞清告诉记者:“他好像变了一个人,更加主动融入班集体了。”
这只是广东“青年之声”近2000个帮扶案例中的一个。
梳理清楚团中央相关的部署要求后,团广东省委将“青年之声”定位为“互动社交综合服务”的平台,平台V1.0版6月上线开通以来,在青年当中的影响力逐渐升温。10月16日,广东“青年之声”V2.0版上线,全省21个地市(含顺德区)、4所试点高校在同一个入口同步开通“青年之声”平台。“9 6 4”(省级9个、地市6个、高校4个)服务联盟和数十万名网络文明志愿者,成为平台线上服务的强大力量,而全省1000多家“亲青家园”,则专设“青年之声”线下服务站。线上征集青年需求、线下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大数据时代的一站式服务
来自湖南的85后余晓熙,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深圳一家外企打拼,渴望找到一位同在深圳打拼的另一半一起去创造未来。
余晓熙在广东“青年之声”平台发出了“茫茫人海,我的他在哪”的提问。平台工作人员看到后便向她推荐了团省委服务青年婚恋交友的项目“粤团聚”。如今,她已多次参加“粤团聚”项目组织的同城青年8分钟约会、粤跑粤幸福等活动,交友圈扩大了不少。余晓熙表示:“我原来对团组织的认识并不清晰,而‘青年之声’带给了我惊喜,我不断向身边朋友推荐这个平台。”
记者尝试点开平台首页的“婚恋交友”,进入了婚恋交友专属区域,广东共青团的互联网在线服务项目“粤团聚”随即进入视线。为有效服务青年,平台在首页就已对青年的常见需求作了细分,共有情感婚恋、就业实习、创新创业、心灵对话、团队组织、公益志愿、学习成长、法律服务、社会教育9个板块。
团广东省委负责人表示:“我们专门成立了广东青年大数据及新媒体中心,负责‘青年之声’建设及大数据运维、新媒体运营等工作。我们将‘青年之声’比喻为青年和广东共青团之间的‘黏合剂’,这个‘黏合剂’的前端就是‘青年之声’平台,背后是广东青年大数据交互中心。大数据交互中心对青年各类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挖掘、使用,用以支撑前端应用的‘青年之声’平台,服务于青年的各个成长阶段。”
平台加数据,形成强大迅捷的服务功能,如果一个有志愿服务记录的单身青年,在“青年之声”平台表述了寻找女朋友的愿望后,平台就会根据数据分析,为他推荐有类似志愿服务经历的同城单身女青年。
广覆盖的线下服务体系
家住肇庆四会市地豆镇的留守少年江梓珊今年13岁,从懂事起,她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梓珊喜欢跑步,是学校田径队的优秀运动员。2014年,四会籍运动员范俊杰勇夺亚运会赛艇男子轻量级四人双桨项目冠军。从电视上看到范俊杰获奖的那一刻,江梓珊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信念的种子。
梓珊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能得到一套运动服。肇庆四会市“青年之声”线下微心愿圆梦小组得知梓珊的心愿后,联系到正在外地训练的范俊杰。了解到家乡有位小粉丝,范俊杰欣然答应亲笔签名赠送一套国家队队服给梓珊,并录制了视频作为勉励。
广东共青团有1000多家“亲青家园”青少年综合服务阵地,每个“亲青家园”都联系孵化了数个青年社会组织,“亲青家园”由此成为承接“青年之声”线下服务的平台,与线上实现有效互动。承接了广州市海珠区“青年地带”、顺德容桂街道“青年坊”的社会组织负责人说:“‘青年之声’对青年需求的收集更为全面细致,为我们开展服务提供了优质的数据支撑。”
对青年而言,广东“青年之声”不只是一个线上平台,那些通过键盘解决不了的问题,能够在实体阵地与服务联盟面对面交流,获得青年自己所需要的服务。此外,省级平台组建了情感婚恋、就业实习、创新创业等9大联盟;地市组建情感婚恋、就业实习、创新创业等需要提供属地化服务的6大联盟,团队组织、法律服务、心理咨询这些共通性的问题全部由省级平台解答,高校组建了就业实习、创新创业、公益志愿、学习成长4大服务联盟,联盟成员都是相应领域的专家和行业精英。
广东“青年之声”的9大联盟背后,还分别存在一个以上的公益项目与其对接,例如“公益志愿”对接全省志愿服务一张网的“广东志愿者”,“就业实习”对接专门为大学生提供实习见习岗位申请的“展翅网”等,此举在全国并不多见。
上网也能做志愿者
中山大学学生马小马(网名)正忙着考研。以前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到省博物馆义务当讲解员,但往返路程需要近两个多小时,这对于目前时间十分紧张的他而言,显得力不从心。可自从中山大学团委向学生宣传了广东“青年之声”平台后,马小马找到了践行公益的方向,成为了一名网络文明志愿者。“足不出户,也能直接了解青年人的心理情况,用所擅长的心理学知识服务他们,这让我很有成就感。”他说。
如今在广东,像马小马一样拥有网络文明志愿者身份的人已不在少数,他们遍布各行各业,以个人专业所长在“青年之声”平台为青年人答疑解惑。与此同时,“青年之声”平台的建设,也给广东团干部很大的触动。“由于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忙,与青年接触一般只能通过下基层调研。但‘青年之声’平台让我能够在线和青年近距离交流互动,了解到青年的利益诉求,设身处地为他们排忧解疑,这也为我们团干部搭建了一个提升素质、改进工作方式的契机。”团省委机关一名年轻干部表示。
以前,象征志愿者的“红马甲”一度成为城市和校园的靓丽风景线。可如今在互联网时代,不仅“红马甲”,只要上网登录广东“青年之声”,都可以参与志愿服务。
“今后,广东‘青年之声’平台将成为网络文明志愿者服务青年的一大重要阵地。网络文明志愿者们将在该平台上积极反映青年诉求、回答青年提问,从而对网络志愿文化进行进一步延伸。事实上,不仅是他们,每一个人都能登录广东‘青年之声’,为‘特烦恼’的青年释疑解惑。”平台建设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