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团中央安排部署,黑龙江省105名挂职干部如期到职。在团中央的关怀和指导下,黑龙江团组织积极安排部署,加强服务管理和日常指导联系,引导挂职干部尽快进入角色,严格考核考评,对挂职团干部的快速成长和推动基层共青团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高度重视,迅速启动,提前超额完成挂职选派任务
黑龙江省第二批高校团干部挂职工作共选派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等57所黑龙江省内高校和来自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7所辽宁省内高校的105名团干部(其中8人为辽宁团省委选派)到105个县级团委挂职,在全国最早并超额完成选派任务。3月8日即召开培训会,3月23日前挂职干部全部到岗。向105个县级组织部门发出《关于全省高等学校到县级团委挂职团干部任职的协商函》,并积极做好接收辽宁挂职干部工作,5月上旬全部履行完任职程序,均挂任团委副书记或书记助理。
二、挂职干部突出重点,积极行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半年来,在各级团委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下,全省挂职团干部严格贯彻团中央和团省委工作要求,扎实开展相关工作,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基层团的建设和工作更上新台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团省委和各市(地)团委要求挂职团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静下心来、珍惜机会、完善自我。按照团省委和市(地)团委的要求,各地挂职团干部普遍把加强学习作为一项重点,主动利用到基层挂职的机会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增强实地感受感悟,提高综合能力素质,锤炼优良工作作风。如伊春市美溪区挂职团干部王智宇在挂职期间考取了国际二级心理咨询师,主动利用自己所学多次为美溪区中小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挂职团干部管静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争得团县委书记支持,提出并建立了“集体学习制度”,实行“每天一报纸(读报纸中好片段)、两天一文章(读杂志中的好文章)、两周一探讨(两周一次探讨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单位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2、深入调研,全面了解掌握基层情况
各地挂职团干部积极深入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企业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截至目前,全省挂职干部共走访基层单位816个次,访谈青年7000人次,召开座谈会305次,撰写调研报告125篇。平均每名挂职干部走访基层单位7.8个次,访谈青年67人次。通过广泛开展调研,挂职团干部迅速实现了角色转换,适应了当地工作,并通过基层典型案例的挖掘和总结,应用推广到实际工作中,为各地团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如鹤岗市兴山区挂职团干部林显东专题开展了兴山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的研究,在多次到访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兴山区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红色旅游观赏性小、旅游形式单一等问题的应对措施,提出将革命老区具有比较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多采的民俗文化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与红色旅游项目相组合的工作思路,撰写的调研报告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肯定和采纳。大庆市肇源县挂职团干部王世闻在带领高校学生走进乡镇幼儿园了解当地幼儿教育状况后,积极发挥大庆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特长在幼儿园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座谈研讨,并带领学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建立互帮互助档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3、积极探索,推进基层团的建设和工作创新
挂职团干部到位后,一方面,利用自身优势,依托各大高校开展“校企联建”和“校村联建”模式,同时积极探索“村企联建”、“村村联建”、“行业建团”、“区域建团”、“流动建团”等模式,合力实现团组织对全省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并推动完成乡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另一方面,注意进行分类指导,积极培育一批基层工作创新的典型,建设创新试点,着力探索基层工作的有形载体、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组织动员机制,努力创新一批团的基层工作的新模式、新载体和新机制。如大庆市让胡路区挂职团干部陈博按照“五包五促”要求,协助明湖社区组建了大庆市首家“抗癌俱乐部”自组织,为全市癌友搭建了交流互助平台。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挂职团干部管静在对外出务工青年的务工去向、分布数量、年龄结构、需求类型等情况进行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巩固、增建、探索”的“三步走”驻外团工委管理和建设方案,并探索以所涉领域的“县级驻外办事处”为依托、以“杜蒙籍大学生社会挂职锻炼”为导向的工作思路,不断扩大驻外团工委的覆盖领域、丰富驻外团工委的内涵和建立驻外团工委的长效运行机制。哈尔滨市道外团区挂职团干部梁大龙以“先组建,后规范”为原则,以健全组织、细心指导、政策倾斜、活动带领的求活方针,形成了非公企业团建的特色,采取逐级建、独立建、联合建、挂靠建、市场建的建团方式,既重“建团”又重“团建”,确保建一个活一个,共协调新建非公企业团组织31家,扎实推进了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在挂职团干部的推进配合下,截至目前,今年全省新建两新团组织2654家,其中新建非公企业团组织2357家,推动驻外团组织建团7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