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陆昊:全团要大力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

发稿时间:2012-10-10 07:1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核心提示】陆昊在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把乡镇团委建设成为由众多直属团组织构成的实体化“大团委”;平均1个乡镇团委成员新建2个直属团组织;整体推、集中推;为每个乡镇团委一年2万元工作经费而努力。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9日电(记者 刘洪侠)10月9日,团中央召开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在会上强调,各级团组织要围绕“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抓住青年在镇区聚集的新特点,运用青年社会化聚集的方式和载体,大力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团委“桥头堡”作用;要扎实推进全团重点工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推动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陆昊指出,农村共青团工作是共青团整体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一个时期以来,也是相对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目前,全国还有很大比例的青年工作、生活在农村。用什么方式把他们团结凝聚在共青团的组织体系内,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要求,共青团在不同阶段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团的十六大以来,全团坚持“两条主线、三个关键”的思路,狠抓基层,农村基层团建上下了很大功夫,通过党建带动、集中换届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一些方面有了新的变化。但总体上看,农村基层团组织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整体薄弱的状况目前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这既有经济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又有自身工作创造性不够等原因。核心是没能应对城镇化、工业化对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挑战,对“农村青年到底在哪里、农村青年怎么流动、怎样才能把农村青年真正组织起来”等关键性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陆昊强调,要认真分析农村青年在哪里,找准农村基层团建的区域。基于对东、中、西、东北部地区7个县青年的全样本调查和对全国面上情况分析,得出两条基本判断:第一,农村青年总量仍较大,在村和乡镇的较多。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全国16—35岁青年约4.28亿,工作、生活在村和乡镇的青年2.74亿,占64%;全国14—28岁青年约3.23亿,工作、生活在村和乡镇的青年2.11亿,占65.4%。第二,农村职业青年以行政村为主要集中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已经打破,乡镇政府驻地实际建成区——“镇区”的聚集功能凸显。七县青年全样本调查显示,农村职业青年中,在村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占30.5%;在村务农的同时在镇区非农产业兼职工作的占15.9%;在镇区非农产业工作的占53.6%。这表明,基于工作在镇区形成聚集的达69.5%。因此,面对农村青年分布聚集的新特点,我们既要关注村,更要关注镇区,特别是“村外镇内”的青年人。全团要继续坚持基层组织建设的两大原则:一是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二是社会怎样使青年聚集,就用怎样的方式建立团组织;同时,还要不拘泥于省、市、县、乡、村的行政化格局建立团组织。

  陆昊强调,要认真分析社会怎样使青年聚集,找准团建方式和载体。他指出,青年在物理空间内形成有效聚集是团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团组织要产生活力,必须保持合理的空间距离和合理的活动频次。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多数县空间比较大;村由于青年大量外出,开展活动频次很难得到保证;镇区青年有效聚集,空间距离比较合适。解决农村基层团建问题,一定要先强化镇区,然后用各种方式去巩固和守住行政村团组织,同时在两者之间探索新的联系。

  陆昊强调,团组织不能抽象存在,必须融在广大青年赖以生活的特定的社会之中。团的建设要体现社会性,就是要认真研究社会本身用什么方式和载体把青年人聚集起来,然后把团组织结合、切入进去。社会使镇区内青年如何聚集?第一,区域聚集,如商业街区、工业园区、集贸市场、农业产业化基地、居住社区等;第二,功能聚集,如机关事业单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企业、文体兴趣组织、社会组织等。因此,镇区内团组织建设既可以依托区域聚集载体,也可以依托功能性聚集载体,就是要用社会上已经存在的使青年自然聚集的方式,作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载体,让这些新的基层团组织直属于乡镇团委,使乡镇团委不只是领导层级,而成为实体化的“大团委”。

责任编辑:刘洪侠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