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昌东湖彭家桥街办光明社区一位社区工作者熊俐听完赵静分享后感同身受地说:“其实我们所拥有的每一天都是生命的赠与,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同时,更应该将这份馈赠回报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作为分享活动的其中一场,江西财经大学团委书记习金文在听完分享后告诉记者“赵静是一名警察,但是通过她让我们明白用心对待我们的职业,用心对待我们的学业,这就是生命给我们的回馈。”
不忘初衷 将救死扶伤进行到底
在江西财经大学与赵静一起分享的还有崇义友善好青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苏佳灿。
20前,为了实现梦想,苏佳灿报考第二军医大学,立志做一名服务军民的人民军医。他的初衷很简单:“只为穿上橄榄绿,穿上白大褂。”而正是这样单纯的梦想,成就了如今长海医院的一位创伤骨科专家。
苏佳灿(左二)和阿迪力·麦麦提吐热(右一)走进南昌市卫校与校领导合影。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延兵 摄
入伍从医20年来,他用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和兢兢业业的付出,留下了这样一份成绩单:近1万例的手术、近10万人次的门诊,以及一个个至今仍历历在目的重大交通事故抢救和一次次让人难以忘怀的诊治经历。
在第二军医大学本科毕业后苏佳灿以综合成绩第一名的好成绩被保送读研,为了实现将来可以救助更多战士上战场的梦想,他选择了创伤骨科专业,又因骨科生物力学研究方兴未艾,为了获得更多生物力学的前沿知识,苏佳灿骑着自行车到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参加研究生课程。每天骑骑行40分钟,每周四个来回,就这样,他坚持了将近五年的时光,直到博士论文完成。还成功撰写了国内乃至全球第一部《人体骨骼数字模型仿真学》,构建了国内第一个人体骨骼数字模型库。
图书出版之前,苏佳灿带着初稿,分别到重庆、天津和北京找当时国内四位骨科权威专家审阅。卢世壁院士、王正国院士、郭世帗教授看过之后都赞赏不已,欣然题词,85岁高龄的中国创伤骨科奠基人王亦璁教授主动为苏佳灿撰写序言,并在苏佳灿博士毕业时亲自飞到上海担任他的答辩委员会主席。
从医期间,苏佳灿扎根临床16年坚守救死扶伤,救助28岁被钢筋从右腿股沟中部戳入右臀部肛门旁穿出无法动弹的小伙,接诊股骨粗隆间骨折105岁的老阿婆,救助抗震英雄刘东。
当105岁的老阿婆五代同堂一起来到门诊特意感谢苏佳灿时,当盐城小伙每年都来医院给苏医生送自己种的新鲜蔬菜时,当看到被所有医院判了死刑的刘东,经过他100个日夜守护治疗后站起来时,苏佳灿顿时觉得所有的坚持和担当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