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25日电(通讯员吴蓉霞)二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假如我有一种想法,你有一种想法,交换一下,每个人都有了两种想法。”GYL青年沙龙闪光之处也在于此,通过青年交流,升华共通之处,整合相异之处,碰撞出别样的思想火花。
2014年8月20日,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八所高校的研会学生干部代表、以及来自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华人创业者协会副主席的王竞凡到访全球青年领导力联盟(GYL)北京总部,与参加青年沙龙,产生了诸多共鸣。
共鸣之一:融合有力量
全球青年领导力联盟(GYL)通过线上社群,线下社区的方式,以弱联系拉动强联系,强联系打通弱联系,从而将青年连接到一起。GYL青年领袖社区不仅团结了国内青年精英,同时也凝聚了海外杰出青年代表,搭建导师与青年、社会与青年,青年与青年的交流平台,帮助青年成为各界的领军人物。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会外联部部长刘涛,是社团派的联合创始人,也深有感触地提到“我们应该凝聚各研会的力量,提高创业成功率,同时让大学生了解企业的真实用人需求,缩短差距,让毕业并不等于失业”。高校之间的访学团,亦体现了资源共享、智慧交流的闪光之处。
共鸣之二:青年有担当
青年担当来自于社会责任感,以及青年自身的职业能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自身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李喆以食品安全问题为切入点,向大家介绍了正在构建的农业食品云平台。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邓杰以专业视角,深入提到有机农业发展,塑造民族品牌等问题。这与GYL在自媒体发起的“青年有担当”栏目所想达至的愿景正相契合。
共鸣之三:交流有窗口
提到青年组织发展问题时,宣传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话题之一。全球青年领导力联盟(GYL)对外交流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是其搭建的以微博、微信为主的自媒体平台(微信号:GYL_2013_),定时推送导师、青年文章与高端青年活动,逐渐形成强有力的发声系统。通过微信,近日GYL启动了2014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全球青年领导者选拔活动,沙龙当天刚刚启动,广受青年关注;各高校亦通过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活动,建立对外影响力,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航天暑期学校”,北京林业大学的“风采大赛”,“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等均体现此特色。
在互相交流研会工作之余,青年个人体会的交流同样具有启发价值。如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研会副主席江晏时向张萌博士建议“GYL可以建立志愿者库,形成联动机制”。通过人才库的建立,既可以满足青年组织的人才需求,也同样为青年学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实践平台。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研会副主席薛泽祯谈到“我们要做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青年,全球化视野是一个很重要的素养”。最后,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硕跟大家分享了他对学生工作的感悟,“活动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匹配,我们需要找到那个载体,将内容呈现出来;一个组织的领导力并不是通过个人的想法去组织,而是通过制度去组织;组织的管理,可能是我们要用一辈子去体会的哲学”。
沙龙最后,张萌进行总结发言。各位青年代表为GYL助学字典公益项目的每一本字典写下对中西部小学生的寄语与期望。活动后,青年代表仍然在讲述着,探讨着。对话青年,交流思想,灵感碰撞,共促成长,是GYL青年沙龙的希望,也是青年组织的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