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1日讯(记者 马常艳)“不破楼兰终不还。”近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扶贫攻坚工作发下号令,强调扶贫攻坚要有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号召,让基层农村书记备受鼓舞。雅安市芦山县红星村第一书记何平说,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干劲,脱贫攻坚到2020年还是会面临非常大的困难。
2013年4月20,芦山发生强地震,位于震中的红星村,全村1174户村名房屋受损严重。灾后重建以及扶贫攻坚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
雅安市芦山县红星村第一书记何平接受记者采访。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摄
今天,“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四川雅安市芦山县红星村。记者采访到雅安市芦山县红星村第一书记何平。谈到脱贫攻坚,何平颇有感触。他告诉记者,红星村脱贫攻坚有着特别的红色背景。当年红军过夹金山的历史,对雅安这片红色土地的老百姓有非常大的激励。雅安重视红色根据地的建设,也特别注重长征精神的发扬,三年灾后重建提出,用长征精神来引领灾后重建,扶贫攻坚更是一场硬仗,更要发挥长征精神,只有用不怕苦不怕累、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红星村标语。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摄
“精准扶贫没有教科书,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脱贫也不能只是慰问帮扶,而是要进行造血帮扶。”何平说,红星村用自身的摸索和践行为全国脱贫攻坚拓展了新思路,通过产业帮扶、精准扶贫,让百姓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借鸡生蛋”就是红星村的重要产业帮扶工程。据介绍,“借鸡生蛋”帮扶工程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解决农户养鸡养不活、无本钱、卖不脱的后顾之忧。目前,红星村已经发展30多户“借鸡生蛋”养殖户,每户规模400只,每户人均增收1万元。2016年上半年,红星村计划新发展至到300户左右,养殖规模户均500只以上,每个家庭单蛋鸡养殖一项年收入至少4万元以上。
肉鸭科学养殖示范基地。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摄
何平告诉记者,红星村不光靠“借鸡生蛋”帮扶工程让村民们脱困,还研究制定全村三年脱贫规划和工作计划、全村种养产业三年发展规划、全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采取分年度脱贫,三年脱贫后基本实现户户有产业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