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4年,共青团留下这样一组数字:
——在全国建立省、市、县三级驻外团工委3800多个,派生基层团组织1.8万多个,基本实现对外出务工青年重点流出、流入区域的覆盖。
——累计在非公经济组织中推动建立团组织31.9万个,在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团组织3.4万个,新建团数成倍增长;共联系团员840多万人。
——推动全国90%以上的乡镇、街道完成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增加兼职团干部近40万人,其中每个乡镇街道团委增加10名左右的兼职团干。
——累计派出3600多名地市级以上团的领导机关干部、5000多名高校团干部分批、接续到县级团委驻点帮助工作;团中央连续4年募集社会资金为中西部地区每个县级团委每年提供3万元经费支持。
数字似乎是枯燥的,但支撑数字的是责任、创新、坚韧……
团的十六大以来,共青团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重要目标要求,把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作为团的“生命力工程”,以最大决心、最大力度,坚持有韧劲、有创新地持续深入推进,团的基层组织覆盖有效扩大、焕发出新的活力。
驻外团组织:运用乡情纽带开辟联系新生代农民工新路径
当前,在我国高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超过1亿。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因为自身流动性强等因素,成为进行组织化梳理的新课题。
2010年以来,团中央抓住乡情纽带,探索创新出一种联系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型团建模式,按照“建组织以流出地为主、流入地配合,发挥组织作用以流入地为主、流出地配合”的原则,全面推进驻外团工委建设,有效实现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联系和组织覆盖。
各驻外团组织围绕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学习成才、情感婚恋、身心健康、就业创业、子女成长、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积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吸引凝聚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
河南是劳务输出大省,新生代农民工达1500万人之多,仅在北京务工的豫籍青年就达60多万人。河南驻京团工委热心为他们提供夜校培训、交流交友、亲情沟通、权益维护等帮助。每逢春节,团工委通过联系火车专列、集体订票和赠送共青团大礼包等形式,积极帮助在京务工青年返乡。
团陕西省委借助北京秦腔青年研习社建立驻京团工委,每周日在通州区西海子公园进行秦腔排练和演出,吸引了一大批陕西在京务工青年。四川驻江苏团工委定期把江苏企业的用人需求情况发回四川,为外出务工青年提供就业帮助。湖南驻广东团工委开展“新市民、新能力、新发展”教育培训,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高城市生活能力、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
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新生代农民工集中流入地团组织,将其他省份驻本地团工委纳入自身工作体系,在政策、项目、经费、培训等方面积极提供支持。新生代农民工流出地、流入地团组织的有效配合,促进了驻外团组织的健康发展。
非公企业团建:找准结合点,融入青年广泛聚集的新领域
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是青年大量聚集的新领域,也是团建较薄弱的领域。对于不少非公企业而言,团组织是个新鲜事物,起初并不欢迎。团组织要在非公企业建得起、立得住、有活力,就必须找准团的根本属性、根本任务与企业生产经营功能、青年普遍需求相融合的工作切入点,做到企业支持、青年欢迎。
在深入调研总结的基础上,团中央提出抓住辅助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辅助企业增强内在凝聚力等6大工作切入点,围绕借助党建工作格局和工作成果推进非公团建、依托企业总部推动分支机构团建等10多条具体工作路径积极推进该领域的团建。通过培训、编发工作手册、工作案例等多种方式,支持非公企业新建团组织围绕思想性、技能性、文化娱乐性等方面开展工作,日益受到企业和青年职工的信赖欢迎。
湖北辉创重型工程有限公司团委成立后,开展丰富的交流、文化活动,有效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降低了员工的流失率。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这相当于为企业直接创造效益。”深圳腾邦集团团总支通过开展“奋斗改变命运”专题活动,帮助青年职工树立劳动创造财富、奋斗成就人生的信念。
各地团组织还积极将各类青年自组织、青年兴趣组织等纳入联系、服务和引导的范围,加快构建以共青团为枢纽的青年组织体系。团大庆市委通过“联系、联合、联动”三步走,与564家青年自组织建立稳定联系,其中32家成立团组织,开展活动260余次。今年4月下旬,为庆祝建团90周年,大庆市车友会团工委在城市广场摆上巨幅团旗,组织34辆红色轿车排成“大庆”字样,并拍摄成微视频在网上传播。这些组织载体的创新,使得联系、覆盖青年的平台更加多样化,成为在传统层级化组织载体基础上对青年进行组织覆盖、组织化梳理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