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研究报告发布

发稿时间:2014-12-02 16:5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六、残疾青少年群体

  课题组发现:

  1.就业创业、康复教育等是残疾青少年的五大核心需求。本次调查发现,除了福利性的经济资助外,残疾青少年的五大核心需求分别是:就业创业(29.0%)、康复治疗和服务(28.1%)、学习指导(17.5%)、生活照料(8.3%)、心理辅导(7.3%)。分年龄段来看:7-15岁年龄段的需求集中在康复训练和服务(36.1%)、学习指导(31.9%)、生活照料(8.9%)、心理辅导(8.0%),就业创业需求很少(6.6%);而16-35岁群体,就业创业方面的需求极为强烈(39.9%),其次为康复治疗与培训(24.2%),第三为学习指导需求(10.6%),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下降,第四为生活照料(8.0%),第五为心理辅导(7.0%)。

  2.残疾青少年接受特殊教育的比例在提高,31-35岁占11.2%,26-30岁占17.4%,21-25岁的占22.0%,16-20岁的占30.3%,7-15岁的占38.3%。但总体比例仍较低,受教育的残疾青少年中,73.3%在普通学校普通班随班就学,21.4%在特殊教育学校读书,3.3%在普通学校特殊班读书,2.0%自学或者参加自学考试。

  3.残疾青少年接受康复治疗的比例有很大提高,但仍需破除观念误区。国家对康复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7-15岁的残疾青少年接受过康复治疗服务的比例最高,为44.0%,其他年龄段接受过康复治疗服务的比例大致在31.0%左右。

  但总体上,在过去一年中,残疾青少年中仅35.0%的人接受过康复治疗服务。没有得到康复治疗的原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一些是因为没有钱(28.1%),但更多的人是因为对康复治疗的理解存在误区,比如认为即便治疗了也不会有效果(39.8%),主观判断不需要进行康复治疗(15.7%),还有人不知道要进行康复治疗(13.1%)。

  4.残疾青年就业存在“两低一高”现象。就业率低。有工作的占17.9%,另有8.3%的人在家务农,合计就业率仅为26.2%。其中,肢体(20.8%)、视力(19.8%)、听力(18.0%)残疾青年就业率相对较高,言语(12.3%)、精神(6.0%)、智力(5.7%)、多重残疾(8.6%)青年就业率相对较低。工资水平低。最低月工资为100元,最高为6000元。半数的在业残疾青年工资不到1500元。工作满意度高。虽然在业残疾青年中近三成自感同工不同酬,收入比相同工作或相同岗位的非残疾人低,但是在业残疾青少年中近5成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仅有约一成的残疾青年对目前工作不满意。

  5.残疾青少年总体社会保障水平偏低。近7成(67.4%)参加了新农村合作医疗;社会保险中,参保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与工伤保险。少数参加了商业保险(3.5%)或其他保险(6.8%)。超过3成(33.9%)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半数的低保残疾青少年月低保收入不到180元。

  6.残疾青少年户外活动参与率低。休闲生活排前6位的分别是:看电影电视(64.9%)、一个人发呆(38.9%)、上网(20.6%)、听广播(16.3%)、到公园玩(12.9%)、看书报杂志(10.8%);户外休闲活动除了逛公园的参与率超过了10%外,其它如旅游、参观展馆等活动的参与率都极低。主要障碍在于经济(39.6%)、场所(39.5%)与身体方面(31.5%)的条件制约。 

  为此,课题组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服务残疾青少年要重点着力于满足就业创业、康复训练和服务、学习指导、生活照料、心理辅导等五大核心需求。二是正确认识特殊教育,提高就读比例。三是破除康复治疗误区,加大宣传力度。四是完善残疾青少年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两大体系。五是大力加强残疾预防工作,降低残疾风险与发生率。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2014年11月30日

责任编辑:马云飞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