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广东“青年之声”倒逼共青团改革落地

“线上+线下”服务链条直抵人心

发稿时间:2017-01-09 07:17: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1月6日一早,刚上班的马发腾点开广州“青年之声”后台,首先查看1月“找活动”版区新发布的54个青年活动的实名报名和评价情况。

  马发腾看到的是,春运返乡摩骑免费加油、免费坐大巴活动两天已报满了300个名额;刚刚发布的南沙区穗港澳青年定向越野活动已有30个用户参加,还有不少人在留言区评论点赞;联通公司青年文明号风采展示会似乎有点够呛,3天了,仅两个用户有自主意愿参加……

  在“找咨询”互动问答版区,系统提示有3个问题是10分钟前用户专门指定团广州市委来回答的,马发腾开始联系熟悉相关业务的处室给予回复,按照广东“青年之声”平台的要求,所有问题必须在一个小时内回复……

  广州“青年之声”是广东“青年之声”平台的分站,马发腾从2016年起担任项目组专员,上面这些工作是他每日的“必修课”。“青年之声”平台的出现,成为广东深化共青团改革的切入点,让各级团组织和干部找到践行改革、服务青年的抓手。

  在团中央的指导和部署下,广东“青年之声”平台目前已完成了三次全面升级迭代,经过详细的市场需求调研,最新的V4.0版平台围绕“青年服务提供者、青年困难帮助者、青年疑惑解答者”的基本定位,实现了平台功能的拓展+聚焦,逐步形成了“找活动、找帮助、找咨询,上广东青年之声”这一具有明晰社会认知度的产品形象。

  坚持用户需求导向把路走通

  “亲,有事您吱声!”在广东“青年之声”首页,类似亲切的描述和设计随处可见。广东“青年之声”经拓展形成了“找活动、找帮助、找咨询、发现线下”四大主打功能,目前平台已积累了实名注册个人用户108.6万、组织用户1664个,每月活跃用户9.8万、问答数10.4万、活动发布数992个。“广东青年之声”微信服务号已收获粉丝126万,2016年篇均推文的阅读数高达30.2万,在全网绝大部分微信公号还在为自己第一个“10万+”阅读数的推文而奋斗时,“广东青年之声”依托为青年提供有诚意的服务,已悄然完成了团属新媒体社会影响力瓶颈的突破。

  在广东“青年之声”团队成员小月看来,虽然成效还是初步的,但确实来之不易。

  该团队在广东省各地市、区县、高校建立了20个“青年之声”微信公测群,公测群中只许“开炮”,不准“点赞”,发动并奖励近2000名普通青年实时在各公测群中对广东“青年之声”运营开发团队提出批评性意见。与此同时,团队还到YY、酷狗、天涯等互联网企业调研了解如何贴近用户需求、增强用户体验。

  在高度市场化并充分竞争的互联网领域,广东“青年之声”如何赢得“用脚投票”的青年用户?团队一开始就确立坚持用户需求导向,始终将满足青年日常刚需、解决青年具体问题作为平台建设的出发点。

  “上你们平台有什么好处?”这是他们下去调研走访被问到最多的问题。

  一开始团队小伙伴经常被问倒,经过半年多沉下心的艰辛摸索和痛苦实践,大家才慢慢清晰方向,心里渐渐有底:“要去找青年‘相对刚需’和共青团‘相对垄断资源’的结合部,并一定要与市场上成熟的互联网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

  用户需求是什么?如何使用户需求具象化?具体功能如何满足用户体验?这是广东“青年之声”团队不停拷问、不断寻找答案和解决方案的“靶子”。他们不断在青年个体、组织用户每天的实际需求中寻找“青年之声”建设的通路。

  “线上+线下”服务链条直抵人心

  “同学们都笑称在‘青年之声’上灌的热水都流到宿舍来了!”肇庆学院大一学生陈嘉文注册广东“青年之声”之后,在上面发了一条帖子吐槽宿舍热水供应时间过短、水温不高,很快他的帖子就有了几百个评论和点赞,两周之后,陈嘉文发现楼下张贴了热水设备维修通知。

  帮助学生们“灌热水”的,正是广东“青年之声”背后的服务链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广东“青年之声”平台运营中心了解到,当时监测到陈嘉文及同学发的帖子后,团队迅速行动,在分析挖掘平台数据的基础上锁定舆情发生的两个目标高校,随后联系这两所高校团委和所在地团委了解具体情况,共同协商解决方式,推动热水供应问题得到改善。

  1年来,广东“青年之声”共推动解决青年集中性诉求和帮扶个案362例。每一项诉求的处理流程、帮扶结果和求助者反馈,在平台上都实时公布,有据可查,接受公众检验。

  除了“找帮助”“找咨询”两大模块,广东“青年之声”平台的“找活动”“重磅项目”“发现线下”等模块也承载着各自清晰而不同的功能,但都指向同一个方向:直接服务青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后台数据看到,2016年以来,“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产业工人上大学“圆梦计划”、最美南粤少年评选等重大项目均使用平台进行发布、推广、报名、投票及在线咨询、评议等工作。仅这些项目就累计吸引3600多个青年团队、82万余人参与。

  广东“青年之声”还通过“广东青年大数据交互系统”,逐步打通公益志愿、就业实习、创新创业、社会教育、婚恋交友等广东省各青少年服务互联网平台底层数据,通过数据抓取、挖掘与碰撞,为“青年之声”平台功能拓展提供支撑,形成涵盖青少年成长核心需求的在线服务生态链。

  倒逼各级团组织更接地气

  “我一看那些活动干巴巴的,几乎没人愿意参加,又强制要求我们必须报名,就和几个同学点了匿名举报按钮。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人在‘个人中心’给我发私信,仔细询问我的想法和建议。”经广东某工程学院青年学生反映后,学校团委把那些“不受待见”的活动一个个撤下,用心策划了大咖创业沙龙、免费送你回家、城市随手拍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慢慢地,报名参加的人多了起来,有的活动还“不小心收获了五颗星”,平台“活”了起来。

  鼓励“拍砖”,是广东“青年之声”打动用户的“卖点”之一,也是保证用户体验的“保险丝”。记者发现,平台上开通了虚假活动等的举报功能、设置了问答差评按钮、设立了求助信息和线下服务真实度的监督机制,青年参与后不喜欢的活动还可以打“负分”,甚至在平台最显眼的地方设置了“吐槽我们”专属通道。

  广东“青年之声”平台还专门开发设计了青年实时评价模组,青年用户可对自己在平台参与的活动、求助的案例、接受的服务进行评分,对各组织、专家的回答进行评价。所有的评分和评价会汇总加权计算,成为入驻团组织的青年评议标准分。

  “现在的‘青年之声’,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各级团组织服务青年工作的真实水平,照出了各级组织在青年群体中的实际影响,更照出了不同团组织和团干部的工作作风。”广东“青年之声”平台运营中心负责人表示,“青年之声”倒逼广东各级团组织将真正直接服务青年的资源、项目和活动集中投放在平台,“线上+线下”,让团组织和干部的目光更加聚焦基层,作风更接地气。

  团广东省委书记池志雄表示,在团中央的指导下,通过一年多的探索,更深地理解了“青年之声”作为共青团深化改革突破口的全局性意义,对于贯彻“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四维工作格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广东“青年之声”把“反映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成长”的宗旨产品化、功能化、具象化,团的服务也就比以往更具体、更精准、更走心,离青年的距离更近了。

  池志雄说,现在平台建设看到了一些效果,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破解。合适的功能和良好的体验只是第一步,在这个基础上,能为千千万万的普通青年用户创造更多价值,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才是一个互联网产品的持久生命力所在,不然青年就算来了还是会走掉。这个吸引青年、留住青年、赢得青年口碑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解决脱离群众问题的过程,更是为党凝聚青年的过程。”(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林洁 通讯员 辛均庆)

责任编辑:马云飞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