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云南元阳县团干部带边疆青年外出务工助脱贫

发稿时间:2016-11-26 00:0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第一次远离家乡云南元阳县来到江苏昆山市参加当地公司面试,青年白黑初紧张得要命。更糟糕的是,从小生活在亚热带山区的他,只穿着一双拖鞋就来面试了。事实上,因为家里穷,他也只有这一双鞋。

  第一次面试失败之后,在参加另一家公司面试前,团元阳县委的一位工作人员将自己的鞋子脱下来送给了白黑初。当白黑初最终通过面试到公司上班时,他说:“这双鞋我会记一辈子,我要穿着这双鞋学习一门新技术。”

  今年8月,在团元阳县委、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团县委书记张秘等工作人员带领当地144名青年,在昆山顺利就业。“团组织带着青年走出去,不是为了一人挣一时的钱,而是为了所有贫困青年脱贫致富。”团云南省委一位负责人说,团干部带着青年外出务工,让害怕走出家门的边疆农村青年吃了颗“定心丸”。

  带青年走出去之前,团县委书记先走一遍

  今年7月,元阳县彝族火把节庆典活动现场,一顶写着“共青团元阳县委助力脱贫攻坚劳动力转移工程”字样的红色帐篷,吸引了众多参加节庆活动的乡亲们。他们围着工作人员问了不少问题:“我不认识字,不会说普通话,可以报名吗?”“我们不会什么技术,你们怎么让人家工厂收我们?”“你们真是政府的人吗?真的是政府带我们出去找工作吗?”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境内山高谷深,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截至2014年年底仍有14万多贫困人口。由于从未出过远门、不会说普通话,也没有技术,害怕出去上当受骗,加之一些青年出去打工后,人身安全和劳动报酬无法得到保证,使得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外出务工。

  “面对青年的诸多困难,我们决定带着大家走出去,团县委要实实在在为脱贫攻坚贡献一分力量。”团县委书记张秘说。

  然而,要走出去,该怎么走?走到哪里去?对团元阳县委来说,劳动力转移是一项全新的青年工作:农民工的组织输出,招工企业的选择以及维权协调……团县委还要面对诸多新问题。

  为此,团县委先与红河州边疆六县首家农村青年劳务输出公司尼农门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之后,张秘到上海走访了上海市人社局和相关团区委,并到企业考察。

  然而走访并不顺利,张秘屡屡遭到拒绝。分析原因后,张秘独自前往江苏昆山、张家港、常熟、扬州四个城市,跑了多家单位和企业,团县委最终通过对比和筛选,决定将昆山市作为本次元阳劳动力转移工程的输出地。

  为了让青年找工作的成功率高一些,在出去之前,团县委对报名的青年进行了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通用语言文字、基本的英文学习、简单的劳动法律维权常识和外出务工期间的环境适应能力等。

  “团县委带着大家出来打工,安排得妥妥当当”

  34岁的高文科在火把节回家时看到了团县委的劳动力转移招聘信息,之前他在江苏宝应县打过工,听说这次是由团县委书记带着去江苏昆山工作,当场决定带妻子和儿子一起去。

  8月29日那天,他们一家三口坐上了团县委安排的大巴车。从元阳到昆山有将近50个小时的路程,尽管团县委给每人发了200元伙食费,但大家觉得高速路上的餐厅太贵了,宁愿吃自己带的方便面。

  高文科和妻子也吃方便面,却坚持让儿子去餐厅吃饭,“孩子正在长身体,不能亏了嘴巴。等去昆山赚了钱,就和孩子一起去餐厅吃饭。”他说。

  听了这话,带队的工作人员心里都酸酸的。“大家都是从嘴里把钱省出来。虽然家乡好,但是不富足,待在家里难以脱贫,走出去才有机会。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一位工作人员说。

  8月31日,144个离开家乡的贫困青年终于到了昆山,但把他们在昆山安置下来依然费了不少周折。

  从元阳县到昆山市的路上,张秘的心一直揪着。在团县委培训班开班之前,很多青年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虽然团县委与两家公司已经达成了合作意向,但最后能不能招聘成功,还需要笔试和面试。

  他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第一家公司的招聘题目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实在太难了,而且由于第一次面试,很多青年非常紧张。最后,有一半以上的人被淘汰了。

  由于他们中大多是三三两两结伴而来,初到昆山不愿意和同伴分开,因此有的人即使通过了面试也不愿意留在公司。为了能让大家安心工作,张秘又带着他们到另一家企业面试。幸运的是,这一次,所有的青年都通过了面试。跟着团县委一起走出家乡的144名贫困青年都有了工作。

  在这144人中,45岁的高志忠是一名特殊的成员。他是元阳县逢春岭乡蔓过村党总支书记。蔓过村是一个贫困村,“地里种不出什么东西,待在家乡难脱贫。但是大家胆子小,不敢出去看看,作为村干部,我先出来看看,如果能赚钱能脱贫,我就带着村里人一起出来。”他说。

  到了昆山后,他工作认真,学到的技术都仔细记在笔记本上;生活中,他还承担着照顾其他人的任务。第一个月,他拿到了3000多元的工资,当天,他就给村里人打电话,把他在昆山的情况告诉了乡亲,“团县委带着大家出来打工,安排得妥妥当当”。

  探索共青团服务贫困青年新模式

  “虽然这一次带出去务工的144名青年都反映良好,但元阳县的脱贫不仅仅是解决这144人的工作问题,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张秘说。

  团元阳县委的努力,也正是目前云南各级团组织努力的方向。

  2016年,团云南省委提出以劳动力转移就业为突破,探索共青团直接联系服务贫困青年的新模式。全省各级团组织围绕东中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用工企业需求,组织开展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电焊、服装缝纫与加工、保安、家政、餐饮服务、建筑装饰等技能培训,形成“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带培训”的发展路子;同时,还加强了与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团组织的对接,充分发挥各级驻外团组织和爱心企业的作用,帮助农村青年对接培训资源、用工信息,做好摸底、建档、搭桥、引路、维权等服务工作。

  目前,全省创建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近1000家,2016年共提供见习岗位1万余个,累计上岗1.3万余人次;开展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12万余人次,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4.8万余人。

  此外,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一些少数民族青年在普通话交流、汉字表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为打破少数民族青年的沟通壁垒,团云南省委还于今年实施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程,依托县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西部计划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等组成志愿服务队深入少数民族聚居村寨,探索“团干部+志愿者+社工”的工作模式,通过开展心理疏导、语言游戏、流行歌曲和当地民歌互译等活动,解决少数民族青少年“开口难”“开口羞”等问题;同时,还组织云南青基会“金果爱心”“好声音广播主持人”等公益志愿团队,到曲靖、红河、怒江等地开展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实现社会力量与精准帮扶的有效对接。

  “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团云南省委动员全省各级团组织通过对贫困青少年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以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程、扶贫关爱四项工程,逐步构建了云南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长效机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青春力量。”团云南省委的负责人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文凌 通讯员 周小燕)

责任编辑:马云飞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