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昆明:基层团建激活基层团组织这个最小细胞

发稿时间:2015-08-17 09:0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不久前,90后徐丹妮举办了一场公益摄影讲座,并且发起了“28天改变一个习惯”的活动。在一间清新而典雅的房间里,满满当当地坐了几十名青年。讲座结束后,有人私底下说,“没想到社区这么‘高大上’,居然聚拢起这么好的活动。”

  讲座是在昆明市五华区大观街道新闻里社区的“青乐汇”举办的。去年,团昆明市委在全市基层组织启动了“春城青乐汇”及“春城团建走廊”建设工作,一年来,涌现出一批颇受喜爱的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巩固了村(社区)团组织联系青年群众,反映青少年诉求的“联络站”功能。截至今年6月,昆明市共建成“春城团建走廊”建设示范点71家,“春城青乐汇”示范点24家。

  在团昆明市委一位负责人看来,基层团建要突出“灵活”的特点,在村(社区)这个团组织最小的细胞上,也能做出一番“大成就”。

  团组织提供“高大上”的免费活动场所

  徐丹妮是蚂蜂窝旅行网热门旅行游记作者。她平常会做一些公益摄影讲座,但是却苦于没有免费安静的固定场所。通过朋友介绍,她找到了团五华区委搭建的“青乐汇”,申请免费使用这里的场地。该平台自今年5月正式运行以来,吸引了电影俱乐部、英语沙龙、青年联谊会、大观读书会等近10个组织。“青乐汇”变得“人气爆棚”,特别是大观读书会活动,聚集了科研工作者、高校教师、企业高管等众“学霸”,该组织在“青乐汇”举办的活动每两周一次,目前活动已经排到今年年底。

  新闻里社区是一个城市社区。为了将“春城青乐汇”这一平台发挥实效,团五华区委先期对青年的兴趣爱好做了调研,发现各种类型青年社会组织开展的线下活动颇受青年欢迎,但这些组织往往缺乏经费,想要找到固定免费的活动场所并不容易。于是该社区依托“青乐汇”的平台,为这些社会组织提供开展活动的场地,把青年凝聚起来。

  团五华区委书记刘希成告诉记者,这一举措是根据城市社区的特点设置的,让城市青年不要宅在家里。刘希成表示,平时自己也喜欢在“青乐汇”召集青年,讨论策划一些大型活动,这里成为青年交流想法、汇聚idea的平台,是团组织的“小智库”。

  作为青年组织的“引进者”,大学生村官陈世杰利用业余时间,把“青乐汇”的平台信息公布不定时地发布在网络上。他说,“只要是积极,传递正能量,让青年感兴趣有所得的活动,都欢迎通过申请来这里免费获得举办活动的场地。”陈世杰在跟不同的组织接触中了解到,其实一个类型的活动举办时间长了,会有一些瓶颈,困在一个圈子里,但是在“青乐汇”可以体验不同类型的圈子和活动,也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

  最让大观街道团工委专职副书记诸玲娟感慨的是,以前举办一些行政活动到处找年轻人,经常给单位分配任务,派人参加,但是“青乐汇”这些年轻人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大家都非常积极。

  农村社区团总支:从“名存实亡”到“红红火火”

  与新闻里社区不同的是,福谊社区是一个农村社区。团宜良县委书记付亚楠告诉记者,社区里将近80%的年轻人多外出上学或是工作,还有一些青年在当地种植蔬菜和花卉等,服务青年首先要找到青年,可是要找到这些青年并不容易,甚至一段时间内,社区团总支“名存实亡”。

  今年年初,一个微信群建立起来的流动团支部,搅动了50多名青年的内心。团宜良县委、匡远街道团工委、福谊社区团总支等工作人员分别通过电话、走访的方式,找到了这些年轻人,建立了微信流动团支部,并在春节返乡之际邀请他们参加团组织在社区里举办的创业分享会。

  “只要你的服务是青年需要的,就一定能凝聚青年。”付亚楠说。电商培训、创业贷款、找实习单位、参加志愿服务……社区青年一有需求,就想到找团组织。

  这个微信群,几乎每天都很热闹。在微信群里,有5人报名参加了7月在宜良召开的昆明市第五届运动会志愿服务工作;3人申请了创业贷款;1人通过团组织找到了实习单位;很多年没有联系的小学同学又开始在群里联系了……

  在外出打工青年熊夏丹看来,团组织举办的这些文化活动和公益活动,可以把过节回家但是宅在家不出门的青年召集起来,让日趋冷清的乡村热闹起来,找到那份归属感。

  从“名存实亡”到“红红火火”,宜良县匡远街道团工委书记谢雨龙表示,通过这次改变,明白了再村(社区)一级这个团组织最小的细胞上,如何团结和服务青年。接下来,社区还要继续凝聚青年,让青年自觉融入到团组织中,这个组织也就重新活起来了。

  搭建起学生课外“第二课堂”

  在昆明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团组织找到了另外一种“活法”——开办“国学课堂”。

  寻甸县团组织开办“国学课堂”,还要源于团寻甸县委书记李庆光一次吃早点经历。有一次他在早点铺吃早点,发现旁边有一间上课的教室,了解后才知道这是由当地爱心人士杨雁惠免费开办的“国学课堂”。他认为开办“国学课堂”很好,但是教室条件不好,参加的学生人数也有限。于是李庆光与杨雁惠商量,将“国学课堂”开办到位于仁德街道月秀社区的“青乐汇”。这里环境安静,场地宽敞,关键是可以容纳更多学生加入。

  “以前我们以公司名义邀请人们来学习,人们总怀疑我们有什么企图。”杨雁惠告诉记者,团县委介入后,人们打消了疑虑,“国学课堂”有了权威性,来参加的人从10多人增加到100多人,有的学生还带着家长来听课,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昆明市呈贡区,团组织依托当地大学城的资源,开办了“四点半”课堂。团呈贡区委副书记普吉庆告诉记者,由于新区城市化建设,当地群众80%都是失地农民,呈贡区政府鼓励有种菜、种花技术的农民到外面租地种地,出现了一些“留守儿童”。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爷爷奶奶隔代教育存在问题,特别是作业的辅导,一些儿童长期沟通不了,心理存在一定问题。”普吉庆说。对此,团呈贡区委整合多方资源,在一些“留守儿童”集中的社区,开办起了“春城青乐汇·共青团成长营”——“四点半课堂”项目,让把青年大学生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和心理疏导。

  “我们本来做的不多,但是这些家长却很感激。”云南师范大学的志愿者张雨桐告诉记者,在帮助和陪伴这些孩子的同学,自己也收获了很多。

  看到“四点半课堂”开展得颇受家长和孩子的欢迎,呈贡区斗南街道的一位负责人还专门找到团呈贡区委,邀请一起开设“四点半课堂”。由于街道距离大学城较远,社区还专门找出一辆车,负责接送大学生志愿者,减少志愿者的出行成本,让他们安心为孩子们提供服务。

  据普吉庆介绍,截至2015年4月底,“春城青乐汇·共青团成长营”项目已在呈贡区前卫营、郎家营、缪家营、柏枝营、白龙潭、殷联、王家营7个社区开展活动,目前,累计在社区开展活动600余次,累计提供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达200多人,为7个社区200多名留守儿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了服务。

  基层团建就像“城市的下水道”,是良心工程

  记者在多天的采访中发现,在昆明市的一些其他区县,团组织也灵活创新工作方式,如官渡区官渡街道龙马社区,将注册的600多名志愿者与社区里的居家养老服务联系起来,让青年为老人服务,同时也是解决一部分外出工作青年的后顾之忧;富民县款庄镇多宜甲村推行党团员“1+1”结对子帮扶制度,优秀青年团员深入到党员中,对年龄偏大的老党员、困难党员等特殊对象进行“一对一”的帮扶;禄劝县翠华镇大松园村委会,是将合作社里的苗族青年聚集起来,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

  但不容忽视的是,基层团建也存在一些问题。不久前,团昆明市委调查组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对于城市街道、社区基层团组织来说,除兼职团干工作任务重,部分党政领导不重视,难点在于团的工作手段、活动载体大多难以跟上城市青年的多元化的需求,团的活动对有丰富活动资源的城市青年吸引力下降;对于农村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团组织来说,农村“空壳化”,团员青年外出务工、求学,且农村基层团组织普遍缺乏整合资源,筹措工作经费的渠道,对流动青年缺乏有效的联系、服务手段。

  对于基层团建工作,团昆明市委的一位负责人将这一强基固本的工作,比喻成城市的下水道工程,不能放在明面上,但却体现一座城市的良心。基层团组织就是一个个微小的细胞,正是他们所做的强基固本的工作,才能构成团组织坚实的骨骼、强大的身躯和健康的成长。

  这位负责人表示,面对新常态下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新变化和新问题,昆明共青团将依托“党建带团建”,积极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方法,延伸工作手臂,拓展服务领域。城市基层团组织将积极争取承接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事务项目,根据辖区青年需求拓展活动载体,并积极培育青年自组织,满足城市青年拓展视野、提升自我的需求;农村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团组织将利用新媒体、加强区域化团建、建立青年工作委员会等方式,增强团组织的覆盖率和凝聚力。

责任编辑:马云飞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